肝腹水是現在很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肝腹水在日常生活中發病率極高,疾病在生活中怎么進行良好的預防手段,完全取決于了解疾病常識的程度有多少,重視它的程度有多深,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然而肝腹水更是如此,復發性很高,了解常識非常有必要。那么下面由專家進行相關知識的詳細講解:
1、初始調查
通過病史和查體常可發現腹水的明顯病因,進行明確診斷。對于肝腹水患者來說,不能想當然的認為酗酒者即有酒精性肝病。入院時肝腹水診斷必須檢查包括診斷性腹腔穿刺,測定腹水的白蛋白和總蛋白、腹水白細胞計數和培養、腹水淀粉酶、當懷疑惡性腫瘤時應該行腹水細胞學檢查。其他肝腹水診斷的方法包括腹部超聲,血液學檢查如尿素氮、電解質、肝功能、凝血酶原時間和全血細胞計數。
2、腹水檢查
腹水白細胞計數和培養,所有肝腹水診斷應該篩查是否存在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SBP)的存在,占在以肝腹水入院患者的大概14%。腹水白細胞數240/mm2(0.24*109/L),沒有內臟穿孔或炎癥時即可診斷SBP。肝腹水的紅細胞數多<1000/mm2,血性腹(40000/mm2)在肝硬化者的發生率約2%。肝硬化伴血性腹水的患者中大概20%為肝癌。不過有40%的血性腹水患者找不到病因。肝腹水診斷Gram氏染色價值和幫助不大,分枝桿菌涂片的敏感性不高,培養的敏感性約為40%。許多研究表明,在SBP患者,把腹水注入血培養瓶內,得到的微生物培養陽性率為72~90%,而使用無菌的容器僅為30%。
3、腹水蛋白和腹水淀粉酶
傳統肝腹水診斷以腹水蛋白濃度24g/L為界把腹水分為滲出液和漏出液,主要用于區分腹水的原因,如惡性腫瘤常常為滲出液而肝硬化常為漏出液。不過臨床實踐中常會產生錯覺,血清-腹水蛋白梯度(SA-AG)則優于上述分類,準備率可達97%。
4、腹腔穿刺
最常用的穿刺點為臍側14cm左右,注意避開腫大的肝脾,常為腹部的左右下限。腹壁上下動脈多在臍側并走向腹股溝中點,應注意避開。單純診斷性穿刺只需要10~20ml的腹水。穿刺的并發癥腹壁血腫的發生率大概1%,更嚴重者如腹腔內出血或腸穿孔的發生率更低(<1/1000)。凝血機制異常者不是腹穿的禁忌癥,大部分肝腹水患者具有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和一定程度的血小板減少癥。沒有證據支持在腹穿前使用新鮮冰凍血漿,盡管當血小板嚴重減少時(<30000),大多數臨床醫師會輸注混合血小板以減少出血風險。
肝腹水疾病的確診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先確診是否患有肝腹水疾病才能根據每個患者自身的情況找到適合的治療方法。患者要正確看待肝腹水疾病,尋求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以免肝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