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化性肌炎為進行性骨質結構于肌肉,結締組織內沉積所引起的肌肉硬化、趾、拇畸形的一種疾病,病因不清。一部份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見于兒童或青年,表現為畸特的先天性斜頸、扭轉和頸部肌肉腫脹、變硬,但多數不伴疼痛。全身肌肉均可累及。劇烈運動或外傷可引起肌肉破裂,出血和血腫形成,多數病人血腫吸收,但亦可繼發肌肉僵硬和骨化形成,最終引起受累肌肉相應關節僵直和殘廢。
一、骨化性肌炎的預防
本病是嚴重創傷的并發癥,可以通過努力而阻止它的發生與發展,凡關節脫位,嚴重創傷的患者。應及時請骨科醫師診治,不要盲目推拿,按摩造成繼發損傷,關節脫位。應及時復位如有較大血腫,要及時穿刺抽出后加壓包扎,關節創傷宜早期制動。用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若有腫脹宜中西醫結合,使腫脹迅速消退。對于脊髓損傷致截癱患者,若發現下肢有不明原因的較大血腫時,應及時穿刺抽出并加壓包扎,這些都是預防嚴重創傷后繼發骨化性肌炎的有效方法。
二、骨化性肌炎的分類
1.外傷性骨化性肌炎也稱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只顯單一病灶。多見于30歲以前。常發生在外傷后,也有少數病例為并發與其他疾病者,例如發生在偏癱、脊髓前角灰白質炎,燒傷或破傷風病人。外傷后,軟組織內出血可能是造成骨化的原因。常于外傷2-3周后,在軟組織出現鈣化及骨化。病變常出現在易接受外傷的部位,如肘、股、臀部。在鄰近長骨的骨干部分沿骨干的方向排列,呈層狀骨化,而且于一處或數處可與鄰近骨相聯。病變很少伸延到骨端及關節的部位。
骨化好發與肱前肌,表現為肘關節區腫脹與疼痛,肘關節被動與主動活動均受限。疼痛與腫脹減退后在肘關節前方可以摸到一個界線清楚的硬的腫塊。因肌肉無彈性,故肘關節伸屈受限;由于腫塊的阻擋,屈曲也明顯受限。
2.進行性骨化性肌炎為先天性遺傳性疾病患,有時表現為家族性疾患。男性較多見,常發病于嬰兒或小兒。
常于生后幾歲就被發現患此疾病。早期癥狀為受累部疼痛、熱、腫脹,而后,常于背、頸、肩部皮下組織內出現硬塊,劇烈疼痛或壓痛。此時,可能合并發燒。隨著病灶的膠樣化,皮下組織的腫塊逐漸縮小,以至變硬而固定的腫塊。至此,急性期癥狀暫告消失,x線檢查已可知病灶中有鈣鹽沉著。接著又可有新的病灶出現。因此,可出現一組一組的肌肉、肌腱、韌帶相繼受累現象。輕微的外傷就可促使病情加重,因此應避免做活體組織檢查。大約于30歲以后,此病就停止進展。本病預后不佳,多見于呼吸障礙或嚼饑骨化所致的慢性饑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