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癱是什么?
截癱,又叫下肢不遂,俗稱癱枯。是由脊髓橫貫性病變引起的以下半身運動功能喪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癥。脊髓的橫貫性損害在其平面以下出現運動、感覺及括約肌三大功能障礙,即上運動神經元性質的癱瘓,頸段損害出現四肢癱即高位截癱。
截癱的了解與認識介紹(一)
高位截癱和下肢截癱的區別 ?
醫學上一般將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橫貫性病變引起的截癱稱為高位截癱,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損傷所引起的截癱稱為下半身截癱。高位截癱一般都會出現四肢癱瘓,預后多不良,其它如感覺障礙大小便失禁等都和下肢截癱相同。
遺傳性痙攣性截癱的發病機制?
目前僅有少量病理研究,主要見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單純型,其主要的病理改變為最長的上行和下行的神經傳導束軸突變性,包括支配下肢的皮質脊髓束,薄束,少量楔束,脊髓小腦束,胸髓較重,變性軸突的神經細胞仍然保留,脊髓前角細胞可有少量缺失,后根神經節及后根,周圍神經正常,無脫髓鞘性改變,基底核,小腦,腦干,視神經也常受累。 paraplegin基因突變所致SPG7患者肌活檢可發現蓬毛樣紅纖維(R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