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瀉是我國常見的疾病之一,在我國其發病率居高不下。一般來說,感染性腹瀉的臨床癥狀并不是十分的典型,當然也不是十分的明顯,特別是在早期,當臨床癥狀明顯時,病變已屬嚴重。從而容易對感染性腹瀉患者造成健康的損害,不過,幸而在現代醫學的背景之下,感染性腹瀉的治療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所以,得了感染性腹瀉的癥狀不用愁。
讓權威專家講述關于感染性腹瀉疾病的一些相關常識
近期消化門診患腹瀉的兒童明顯增多。專家提醒,兒童患腹瀉后不要再喝牛奶,可喝點加鹽的米湯。
專家介紹,秋季是小兒容易發生腹瀉的季節。主要癥狀表現為持續高燒、咳嗽、嘔吐,不少兒童伴有腹瀉。因為腹瀉、嘔吐及發燒等可以丟失大量液體,所以很容易引起脫水,這樣就加重病情。如果不及時補充液體,造成嚴重脫水,可危及小兒生命。
發生小兒腹瀉時
父母也不要著急,首先要觀察孩子有無脫水,還要學會估計脫水程度。輕度脫水:一般小兒易煩躁、愛哭、口渴,哭時眼淚減少,尿量也相應減少。中重度脫水:小兒精神差,煩躁不安或嗜睡,重者出現昏迷,四肢軟弱無力,哭時無眼淚或口舌干燥,兩眼窩明顯凹陷,尿量明顯減少或無尿,小兒突然明顯消瘦。
根據孩子的癥狀
要是腹瀉引起輕度脫水,可以在家中治療。不要喝牛奶,但也不要喝白開水,最好喝有鹽味的米湯或糖鹽水,可以起到預防脫水的作用。但家庭治療期間一定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果腹瀉次數和量增加,出現頻繁嘔吐、高燒不退時,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感染性腹瀉中最為常見的是由于吃喝了被大腸桿菌或是痢疾桿菌污染的食物、水引起的。來就診的大部分患者都是為了消暑降溫,在夜宵攤上喝了啤酒,或是吃了冰箱里擱了幾天的食物。雖圖了一時之快,但由于夏季氣溫高、濕度大,細菌繁殖快,食品極易腐爛變質,再加上因為天熱,很多人偏好冷飲、冷食,一旦這些食品受到污染,無異于雪上加霜,更容易發病。
有的則由輪狀病毒等感染引起。有一種集中在老人、小孩身上,在夏季由于其自身胃腸功能不健全,再把生、冷、熱食品混著吃,容易導致腸蠕動加快,引起腹瀉。
不論是哪種原因形成的感染性腹瀉家長都應該注意及時帶著孩子去醫院就診,禁止私自給孩子喂食。有些是因為細菌、病毒、毒素等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是最麻煩的。一些人不能區分出具體的病因,所以要及時的到醫院進行化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