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能夠直立行走,是因為人有一根強大而堅固的脊梁,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脊椎骨。可它不僅僅只是堅硬的骨頭而已,在它的中間,貫穿著由無數神經纖維組成連接著人類大腦的脊髓和神經束,而來源于這些組織的腫瘤就稱為椎管內腫瘤。下面為大家介紹病因。
脊髓腫瘤的病理病因
感染灶蔓延
在解剖上脊髓的蛛網膜下腔經脊神經與縱隔、腹腔、腹膜后間隙的淋巴管相通,因此感染可經淋巴管進入脊髓,伴或不伴腦膜炎。半數病人來源于腰骶部感染和尾部藏毛竇感染。約占總報道病例的50%,可經動脈或靜脈進入脊髓。臨床上常見繼發于肺部、心臟、泌尿生殖系統以及體表皮膚化膿性感染等。膿腫可發生于任何脊髓節段,但以胸髓背側好發。
隱源性感染
指感染來源不明。脊髓膿腫的發病機制為脊髓內膿腫的病理變化因膿腫大小、病程長短而異。小膿腫常多發,需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大多數為單發,可累及數個脊髓節段,偶爾波及大部脊髓。
創傷后感染
多見開放性脊髓外傷、腰穿等。
星形細胞瘤
約占髓內腫瘤的30%左右,多見于年輕女性。好發于頸椎和胸段。此種腫瘤主要由成熟的星形細胞構成。生長緩慢,可浸潤性生長,也可邊界清楚而成囊性。腫瘤質地柔軟,色灰紅,可有出血。星形細胞瘤可分為兩型即彌漫(或局限)性纖維型及原漿型。有時星形細胞胞漿膨脹稱之為伺肥星形細胞瘤,其中以彌漫纖維型為最多見。顯微鏡下見細胞漿內由神經膠質細胞構成之纖維狀結構,間有星形細胞核。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又稱多行性成膠質細胞瘤,簡稱膠母細胞瘤。為惡性腫瘤。可很快侵及整個脊髓斷面。病情發展快,病程短,平均病程5~6個月。預后兇險。
脂肪瘤
脊髓脂肪瘤來源不清。有人認為源于脊髓內存在的胚胎性剩余組織或由異位組織形成。腫瘤多位于軟脊髓下,部分外生性生長。在髓內浸潤性生長者與脊髓缺乏明確界限,難以全切,應分塊切除減壓,雖不能根治全切,術后神經癥狀也可緩解。
由于本病臨床表現復雜、起病隱匿常被誤診、漏診。椎管內腫瘤多發生在中年,但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病。脊髓壓迫癥是其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病程多在1~3年,起病以肢體疼痛、活動障礙和感覺障礙為首發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