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許多人都患有了精神分裂癥這類型的疾病,其發病數據明顯在上漲之中,在目前來說,人們都想要明白精神分裂癥究竟有著怎樣的發病原因。據權威數據統計,在全世界范圍之內患有此種疾病達到了3.8‰-8.4‰的終身發病率。從美國來看,其達到了13‰的終身患病率。而我國在1994年也做了一次調查,數據是農村地區達到了4.26‰的發病率,而城市則是達到了7.11‰的患病率。 目前對于這種疾病醫學界還沒有調查出明確的病因。不過這種疾病一般都發生在青少年這個年齡階段,有些專家認為遺傳是精神分裂癥的重要原因。
眾所周知,這類疾病主要就是讓人們的智力具有障礙,比如說抽象思維、工作記憶、信息整合與注意力等這些方面遭受到了破壞。其屬于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達到了60%-80%的遺傳度, 這是一種最可能的素質方面的因素。在1938年的時候,有人對1087例這類疾病發病率的遺傳原因做了調查,從他們的親屬開始,每一級親屬都具有了4.3%-16.4%的發病幾率,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同胞以及子女的遺傳性最高。1958年我國的權威專家在上海對1198例這方面疾病的患者進行了調查,主要就是研究他們的54576個家屬成員,從這些數據之中,最終得到了同胞或者是父母之中具有最高患病率的結論。
與此同時,還獲得一個結論就是單卵孿生是雙卵孿生的4倍到6倍,這是1967年Kringlen所總結出來的結論,之前在1946年的時候,Kallmann就總結出了這樣的一條結論。如果不從發生這種疾病的環境因素來考慮,則MZ也就是同卵雙生子具有高于3倍DZ的發病率,DZ也就指的是雙卵雙生子。在1966年的時候,Heston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母親所生的47個子女拿出去寄養做試驗,這些子女被健康的50個父母來撫養,Heston把這50個父母所生的健康孩子與這47個子女做對照,等他們成年之后,發現47個子女之中有5個人患有了這類型的疾病,而且22個人之中,具有了病態的人格,而對照組的人之中,沒有人患有精神分裂癥的疾病,但是卻有9個人的人格不健康,有些病態。
從以上這些實驗可以看出,遺傳因素是導致精神分裂癥的重要因素,在1988年的時候,Sherrington在染色體方面做了研究,發現染色體之中的第5號具有顯性基因,這類基因就可以導致人的精神分裂。在1982年的時候,Gottesman總結出了遺傳方面導致精神分裂癥的一些要素,到55歲為止的時候,這樣的患者具有了1%的危險度成為終身精神分裂癥患者。如果在血緣關系方面與這樣的疾病患者接近,就具有很高的危險度。對于這類型的疾病,目前就是要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看看能不能夠讓病情得到好轉。遺傳是這種疾病發病的重要因素,這樣就需要對癥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