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精神科疾病,好發于青壯年,多發于16~40歲間,無器質性改變,為一種功能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癥大部分的患者是由于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受到的壓力過大,而患者沒有一個良好的疏導的方式所導致。患者在發作時不僅影響本人的勞動能力,且對家庭和社會也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因此在日常如果發現此病的癥狀時,還需積極治療,以免病情加重。
精神分裂癥常見的致病因素
1、環境因素
就現有各國的調查顯示,經濟水平低、無職業的人群中,精神分裂癥的患病率明顯高于經濟水平高的職業人群的患病率。此外,在實際工作中也不難發現,很多患者病前都會有一些不平常的生活經歷。
2、心理因素
該病可在各種各樣的精神因素影響下誘發,諸如戀愛失敗,婚姻破裂,學習、工作受挫等。
3、遺傳因素
研究發現病人的家庭成員中,精神病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因此,血緣關系愈近,遺傳因素的影響就更大一些。
4、精神影響
人的心思與社會要素密切有關,自己與社會環境不相適應,就發生了精神影響,精神影響致使大腦功用失調,呈現精神障礙,促發精神分裂癥。不管是令人開心的良性影響,仍是使人苦楚的惡性影響,超越必定的極限都會對人的心思形成影響。
5、軀體要素
感染、中毒、顱腦外傷、腫瘤、內分泌、代謝及營養障礙等均可致使精神分裂癥,有些是由軀體要素直接致使的,有些則是以軀體要素只作為一種誘因存在。
軀體疾病誘發精神分裂癥的原因是
1、腦腫瘤
腦腫瘤因明顯精神癥狀,而收住精神病院的腦腫瘤病人約占住院病人的0.13%,發生部位以顳葉最常見。大多數的腫瘤生長在靜區,早期缺乏神經系統陽性體征,所以容易造成誤診。
病人的精神分裂癥癥狀表現為:豐富的幻覺、妄想、木僵或抑郁伴有自殺企圖。詳細檢查時,則可發現不同程度的記憶障礙和智能障礙,以及淡漠、呆滯等慢性腦器質性綜合征,并可見嗜睡或亞急性意識模糊狀態。
2、軀體疾病
在軀體因素誘發下起病的精神分裂癥病人,起病急,早期可出現意識障礙、定向錯誤、幻視等癥狀,需要與癥狀性精神病相鑒別。癥狀性精神病雖可出現類似精神分裂癥的癥狀,但這些癥狀是在意識障礙的背景上出現的,幻覺以恐怖性幻視為主,且有晝輕夜重的波動性。
3、腦器質性因素
腦器質性精神病多具有智能障礙和神經系統陽性體征,近年來散發性病毒性腦炎較多見,常以精神癥狀為首發癥狀。常見的精神癥狀有:木僵狀態,淡漠少語,精神運動性興奮,幻覺,視覺變形和妄想等。
專家指出:精神分裂并不是不治之癥,患者要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以及情緒上的樂觀,通常也會對疾病的康復起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