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歲的李大媽不小心走路跌倒,導致股骨頭骨折。醫院給她準備了人工股骨頭置換的治療方案,幾天后就能正常行走。但檢查發現,大媽骨質疏松特別嚴重,沒有辦法進行股骨頭置換,因此改為鋼板固定。這樣一來,大媽在床上一直躺了兩個月,生活不便不說,錢也沒少花。
什么是骨質疏松?哪些人容易骨質疏松?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中醫有什么好辦法?
骨質疏松是衰老的表現骨質疏松是以骨強度下降、骨折風險性增加為特征的骨骼系統疾病,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特發性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屬祖國醫學“骨痿”、“骨痹”的范疇。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藏精,為先天之本,腎精的盛衰與骨骼的生長代謝有密切關系。骨質疏松與肝、腎、脾等多個臟腑相關連,以腎虛為主。腎虛精髓不充、骨失所養為其主要病機。骨質疏松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后天調養失宜、久病失治、老年衰變、用藥失當引發。
骨質疏松是衰老的一種表現,如果骨質疏松伴有骨折、明顯腰背痛或神經癥狀,應視為一種疾病。骨質疏松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因生理功能逐漸衰退造成原發性骨質疏松,另一方面,各種疾病后期都會影響到腎,導致腎虛,引發繼發性骨質疏松。
中老年女性容易骨質疏松,骨質疏松的發病率與性別、年齡、種族、地區、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說,男女性的骨量在35~40歲以后開始下降,女性在絕經期以后的骨量丟失遠遠高于男性,故女性的發病率大大高于男性。這是因為雌激素能刺激成骨細胞,制造骨基質。如果雌激素水平下降,則使成骨細胞活性降低,骨形成減少。絕經后婦女如合并甲亢,其骨質疏松出現較早且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