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對于患者的健康損害很大,很多患者因為不能及時的找到正確的原因來避免,導致身體功能惡化,生活中很多患者對于如何遠離肌肉萎縮很困擾,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哪些因素與肌肉萎縮相關。
1、對于肌肉萎縮應注意年齡、發病部位、起病快慢、病程長短等;急性發病,還是慢性發病,是逐漸進展,還是迅速發展。有無感覺障礙、尿便障礙,萎縮是局限性還是全身性。肌力如何,肌肉無力與肌肉萎縮的關系,有無肌肉跳動和疼痛,活動后是加重還是減輕。既往史應注意有無伴發全身性疾病如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疾病。
2、注意肌肉體積和外觀臨床上肌肉萎縮的診斷應兩側對比,即肌肉萎縮的范圍分布,程度、兩側對稱部位的比較,觀察有無肌束顫動。
3、肌力和肌張力肌肉萎縮多伴有肌力低下,所以應注意肌容積與肌力的比較,注意肌肉萎縮部位的肌力,肌張力。檢查時應在溫暖的環境和舒適的體位下進行。應讓患者盡量放松。可通過觸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動伸屈患者的肢體時所感知的阻力來判斷。
4、肌源性肌萎縮常見于肌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性肌強直癥、周期性麻痹、多發性肌炎(多發性肌炎【譯】:是一組以骨骼肌間質性炎變和肌纖維變性為特征的綜合征,病變局限于肌肉時稱為多發性肌炎,若病變同時累及皮膚和肌肉則稱為皮肌炎。)、外傷如擠壓綜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謝性肌病、內分泌性肌病、藥源性肌病、神經肌肉傳遞障礙性肌病如重癥肌無力等,這也是導致肌肉萎縮的原因。
5、病毒的感染,由于MND和急性脊髓灰質炎均侵犯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且少數脊髓灰質炎患者后來出現了MND,故有人檢查出MND與脊髓灰質炎或脊髓灰質炎樣病毒慢性感染有著關系。
6、中毒的因素,興奮毒性神經遞質。經過調查,一些患者轉運功能喪失是由于運動皮質內轉運體mRNA轉錄副本異常連接異常所致。
7、遺傳的因素,有遺傳性的患者有5%-10%,這一般稱為家族性肌萎縮性側索硬化,成年型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青年型為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臨床上與散發病例難以分別。
8、免疫的因素,盡管MND患者血清曾檢出多種抗體和免疫復合物,但尚無證據表明這些抗體可選擇性以運動神經元為靶神經因子。現在認為,MND是不屬于神經系統自身免疫病的。
9、廢用性肌萎縮上運動神經元病變系由肌肉長期不運動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這明顯就是導致肌肉萎縮的原因之一。
10、神經源性肌萎縮主要是脊髓和下運動神經元病變引起。肌肉萎縮的原因見于脊椎椎骨骨質增生、椎間盤病變、脊神經腫瘤、蛛網膜炎、神經炎、神經叢病變、脊神經腫瘤、蛛網膜炎、神經炎、神經叢病變、神經損傷、脊髓空洞癥、運動神經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綜合征、腦部病變和脊髓病變導致的廢用性肌萎縮癥等。
溫馨提示:合理調配飲食結構,肌萎縮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積極配合饕膳,如山饕、蓮子心、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煙、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營養、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維護患者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
【參考文獻:《周圍神經卡壓》、《神經內科疾病病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