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會帶給患者無盡的煩惱,要想遠離肌肉萎縮,首先要熟悉該疾病,肌肉萎縮可分布為神經源性、肌源性、廢用性、腦性肌萎縮,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神經肌肉接頭疾病、肌源性疾病等病變均可引起肌肉萎縮。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肌肉萎縮的病因常識介紹。
肌肉萎縮的類別
1、神經源性肌萎縮
神經源性肌萎縮主要是脊髓和下運動員病變引起。見于脊椎椎骨骨質增生、椎間盤病變、脊神經腫瘤、蛛網膜炎、神經炎、神經叢病變、脊神經腫瘤、蛛網膜炎、神經炎(神經炎【譯】:是指神經或神經群發炎衰退或變質其癥狀隨病因而有所相同不同一般癥狀是疼痛觸痛刺痛受感染的神經癢痛和喪失知覺感染部分紅腫以及嚴重的痙攣。)、神經叢病變、神經損傷、脊髓空洞癥、運動神經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綜合征、腦部病變和脊髓病變導致的廢用性肌萎縮癥等。
2、肌源性肌萎縮
肌源性肌萎縮常見于肌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性肌強直癥、周期性麻痹、多發性肌炎。外傷如擠壓綜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謝性肌病、內分泌性肌病、藥源性肌病。神經肌肉傳遞障礙性肌病,如重癥肌無力等。
3、廢用性肌萎縮
廢用性肌萎縮是指上運動神經元病變,多是由肌肉長期不運動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其他原因性肌萎縮
如惡病質性肌萎縮、交感性肌營養不良等。
哪些病變可導致肌肉萎縮?
1、中樞神經系統病變
大腦半球頂葉病變、先天性運動區發育不全、大腦半球深部腫瘤、炎癥、腦血管疾病后可出現病變對側肌肉萎縮力弱,又稱偏癱性肌萎縮。
2、周圍神經病變
引起周圍神經病變的原因有變性、脫鞘、外傷、炎癥、中毒、腫瘤、代謝、遺傳等,肌肉萎縮按神經根段或神經干分布,伴有感覺障礙。
3、神經肌肉接頭疾病
神經肌肉接頭疾病發生肌肉萎縮較少見,一旦出現,肌萎縮分布無一定規律,重癥肌無力時,多分布在前臂、上肢近端、面肌、咀嚼肌。
4、肌源性疾病
有些肌源性疾病可引起肌肉萎縮,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等,大部分肌源性肌萎縮對稱性分布于四肢近端,可緩慢進展,也可呈亞急性進展。
5、廢用性肌萎縮
石膏固定、骨關節病變、長期臥床可引起肌肉萎縮,至少在制動20天以上才可發生,萎縮程度輕重不等,膝關節病變引起的肌肉萎縮周徑縮小可達4厘米。
溫馨提示:肌萎縮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機能低下,或者存在著某種免疫缺陷,肌萎縮患者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長,肌萎無力、肌跳加重,特別是球麻痹患者易并發肺部感染,如不及時治療肌肉萎縮,預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參考文獻:《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實踐》、《神經病學疾病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