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是比較常見的肌肉疾病之一,不同部位的肌肉萎縮往往病因不同,因而肌肉萎縮具有多樣化的病因,生活中,很多疾病也能導致肌肉萎縮的出現,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肌肉萎縮的可能病因。
不同部位肌肉萎縮的原因
1、面部肌肉萎縮的病變因素,肌源性病變,遺傳性肌肉疾病。這是因為遺傳基因異常所引起,如,各種肌營養不良癥等。潔節性多動脈炎,復發性脂膜炎,寄生蟲性肌炎和潔節病性肌炎。這些肌肉萎縮的原因比較常見。
2、廢用性肌肉病變的原因不清楚,把它歸入下運動N元病變以上的抑制造成的,但是可能與肌肉的長期不運動密切有關。如,病性肌無力,老年性肌無力。這也是引起肌肉萎縮的病因。
3、神經肌肉接頭的病變是很少見的,系因為運動終極的神經末梢變性造成的神經肌肉傳遞不能造成的肌萎縮,如,重癥肌無力的眼肌,頸肌萎縮,癌性肌病等都屬于導致肌肉萎縮的病因。
引起肌肉萎縮的原因較多,其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1、神經-肌肉接頭疾病
此類疾病發生肌萎縮的較少見,如出現時,肌肉萎縮分布一般無規律,重癥肌無力時,多分布在上肢近端、前臂、面肌、咀嚼肌等,舌肌三條梨狀縱溝型萎縮也為肌無力所致。
2、肌源性疾病
大部分肌源性肌萎縮對稱性分布于四肢近端,緩慢進展,見于各類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皮肌炎【譯】:是一種主要累及橫紋肌,以淋巴細胞浸潤為主的非化膿性炎癥病變,可伴有或不伴有多種皮膚損害,也可伴發各種內臟損害。)。有些肌源性疾病肌無力程度與肌萎縮并不一致,如多發性肌炎。
3、中樞神經系統病變
大腦半球頂葉病變,先天性運動區發育不全,大腦腫瘤、炎癥、腦血管疾病后可出現病變對側肌肉萎縮及肌肉力弱,這被稱為偏癱性肌肉萎縮。
脊髓前角細胞及腦干腦神經運動核病變
肌肉萎縮在早期按神經節段分布,累及單側或雙側,遠端肌肉萎縮明顯,并伴有肌肉束顫,這見于肌萎縮側索硬化、進行性脊髓型肌萎縮、脊髓空洞、脊髓前角灰質炎等疾病。
4、周圍神經病變
各種原因如變性、脫鞘、外傷、炎癥、中毒、腫瘤、代謝、遺傳等均可引起周圍神經病變,肌肉萎縮按神經根段或神經干分布,萎縮范圍與神經的解剖支配以致,并伴有感覺障礙。
溫馨提示:注意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較強烈的長期或反復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變化,可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縮發展。
【參考文獻:《神經系統疾病鑒別診斷學》、《神經肌肉疾病電診斷學原理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