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張某, 40剛出頭。三年前發現右膝后方有一腫塊,不癢不痛,以為是不小心扭傷后腫脹,自己用藥后也不見腫脹消失,便不再留意。最近發現腫脹加重,且出現右膝部脹痛,下蹲活動稍受影響,便找“土醫生”用草藥外敷,不見好轉。之后,有一天在上樓梯時突然出現右下肢劇烈疼痛,不能行走。拍X線片檢查考慮為左股骨下段骨腫瘤并病理性骨折。經進一步行MRI檢查、活檢證實: 左股骨下段小細胞型骨肉瘤并骨折。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李義強。
骨肉瘤是一種惡性程度非常高的骨腫瘤,5年的生存率很低,以往來說,截肢是唯一也是最好的治療手段。隨著化療藥物和化療方案的發展,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保肢手術在最近20多年來得以廣泛開展。保肢手術在惡性骨腫瘤的外科治療中已成為主要手段,但關節功能的恢復和遠期并發癥仍存在問題,有什么樣的手術方法既能把腫瘤較徹底切除又能保證肢體的功能保存較好呢?能不能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引導,精確切除瘤骨,保留瘤骨未侵及的骨及(或)關節,行瘤骨截除人工假體置換或異體骨移植及人工假體置換,為減少關節結構的喪失和恢復肢體功能提供新的選擇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骨科新技術。
近年來,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良好開展了在計算機輔助設計下手術保留患肢關節功能治療原發惡性骨腫瘤的先進技術,對多例原發惡性骨腫瘤患者進行保肢人工假體或大段異體骨移植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手術前采用CT三維重建和MRI,在計算機導航工作站上設計術前方案,明確病灶侵犯的髓內范圍和骨外范圍,設計截除瘤骨的范圍并標記;采用CT數據定制瘤骨模型,在計算機導航指引下,在瘤骨模型上注冊定位,在導航預定邊界截斷瘤骨模型,再定制與之相匹配的大段異體骨及人工假體。術中采用計算機導航指引下設計的模型,在患者瘤骨上點對點注冊定位,按術前設計,截斷瘤骨,盡可能保留關節及韌帶組織,裝配人工假體或大段異體骨移植人工假體置換。術后結合化療及肢體功能康復鍛煉,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隨著影像技術的進步、對腫瘤生物學的認識不斷提高,腫瘤的侵襲范圍可以更清晰的展現,化療的廣泛應用也為腫瘤外科降低局部復發率提供了保障。在惡性骨腫瘤的保肢治療中,術前和術中準確的評價腫瘤外科邊界至關重要,計算機導航技術可以提供技術支持,術前利用CT斷層掃描和MRI數據導入工作站,經三維重建、CT和MRI影像融合,精確評價腫瘤范圍,設計定制保留關節的人工假體,術中導航引導完成假體置換或大段異體骨移植人工關節置換。可以避免因術前、術中不能精確評價腫瘤外科邊界,盲目擴大腫瘤切除范圍和損失寶貴的和重要的骨骼關節結構,從而為患者的肢體結構重建創造條件,提高肢體功能恢復水平,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