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瘤,病名。腫瘤之發于骨者。見《洞天奧旨》卷十一。多因腎氣不足,寒濕挾痰侵襲骨骼,造成氣血凝聚于骨所致。好發于長管骨的干骺端。良性骨瘤癥狀多不明顯,發展緩慢。惡性骨瘤則表現為病初隱痛,繼則疼痛難忍,入夜尤甚,腫塊生長迅速,推之不移,堅硬如石,與骨相連,皮色紫竭,表面可有靜脈怒張,并常伴有低熱、消瘦、神疲、食欲不振等癥。治宜補中益氣,散腫破堅為主,內服腎氣丸,外用陽和解凝膏。對惡性者應及時實施切除治療。
(1)藥物冶療
1)陰寒凝滯證。
治法:溫陽開凝、通絡化滯。
方藥:加味陽和湯(《中醫腫瘤學》)。熟地,肉桂,鹿角膠,麻黃,白芥子,炮姜,生甘草,威靈仙,補骨脂,透骨草,路路通,川烏,草烏。
尚可配合小金丹、犀黃丸內服。
2)毒熱蘊結證。
治法: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方藥:芩枸龍蔗湯(《中醫腫瘤學》)。腫節風,龍葵,忍冬藤,蒲公英,威靈仙,透骨草,徐長卿,天花粉,黃柏,劉寄奴,黃芩,地鱉蟲,赤芍,乳香,沒藥,生甘草。
3)腎虛火郁證。
治法:滋腎填髓,降火解毒。
方藥:四骨湯(《中醫腫瘤學》)。腫節風,核桃樹枝,女貞子,透骨草,生地,補骨脂,山茱萸,骨碎補,續斷,尋骨風,當歸,自然銅,丹皮,黃柏,知母。
(2)針灸治療
主穴:懸鐘、三陰交、曲池、足三里。
配穴:發熱加大椎、外關、合谷、咳嗽咯血加列缺、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