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患者月經出血量低于20毫升即為經量過少,與內分泌因素有關,如卵巢功能不足、雌激素水平低下、高泌乳素血癥或某些內分泌疾病。此外,先天子宮發育不良、子宮內膜雌激素受體缺乏、子宮內膜結核、藥物影響等也可導致經量過少。月經不調患者經量過少的診斷應注意以下原則:
重視病史獲得基本信息
仔細詢問患者病史,包括以往月經史、停經史、生育史、人流手術史、慢性病史等,還應詢問有無服用影響月經的藥物史以及婦科疾病史。
婦科檢查排除子宮異常
1.檢查內、外生殖器有無異常情況,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雙側卵巢稍增大;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一側或雙側卵巢增大,呈囊性,與子宮黏連,子宮峽部可捫及結節。
2.于基礎體溫上升7天或月經來潮前7天行陰道B超檢查子宮內膜厚度,判斷是否子宮內膜發育不良。此時正常子宮內膜單層厚度約0.5-0.8cm。
3.血內分泌檢查對診斷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早衰、無排卵功血等有參考價值。
基礎體溫與激素水平
測基礎體溫初步了解卵巢功能;于月經第2-5天檢查性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排除卵巢功能不足或高泌乳素血癥或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導致月經過少的原因。必要時測甲狀腺功能。
必要時行宮腔鏡檢查
患者疑似發生宮腔粘連時,應該行宮腔鏡檢查。有宮腔粘連者,行宮腔鏡時應分解粘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