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都在關注的重大課題之一,關愛健康是生命中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
相關介紹
很多人低估了肺動脈高壓的危險,以為它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只是一種常規的慢性病。一時半會不會有很大危害。事實上,這種疾病進展迅速,損傷性很大,而且是一位偽裝高手。它常會在人體內隱藏得無聲無息,甚至還偽裝成其他疾病。因而在現實生活中漏診、誤診的現象層出不窮。
大量患者仍被蒙在鼓里 輕敵是很多人對肺動脈高壓的態度。讓我們來看這樣一個例子:趙某某是北京某大學大三學生。15歲時確診患染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去年夏天在門診復查時心臟彩超發現有輕度肺動脈高壓。但由于自身無不適癥狀未行肺動脈高壓特異性治療。6月出現咳嗽,持續一個多月無好轉。再到醫院檢查時,結果卻已經為重度肺動脈高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這就是肺動脈高壓的狡猾之處,它在早期通常無明顯癥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勞力性呼吸困難。所以很多患者就不重視,導致大量的患者仍被蒙在鼓里。那么如何鑒別是不是肺動脈高壓呢?答案是要有勞動性呼吸困難合并關節腫脹這兩種癥狀。活動后氣短是其中的一種癥狀。然而由于它不具有特異性,很多人如果單單以這種癥狀為判斷依據,很容易將肺動脈高壓誤診為心臟病,從而不規則服藥,導致病情不能控制。一旦癥狀發展為下肢腫脹、腹水、食欲減退、血容量增多等右心衰表現時,就說明疾病已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此時再介入治療效果就會差得多。
因此,專家強調,如果發現有關節疼痛、手指腫脹及其他結締組織病癥狀合并呼吸困難時應考慮到肺動脈高壓的可能。此外,有肺動脈高壓家族史,有結締組織疾病尤其是硬皮病,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以及服用食欲抑制劑、門脈高壓和HIV感染的患者應視為高危因素人群。每年應主動要求接受肺動脈高壓的篩查,以便及早發現疾病。
不能單純依靠超聲檢查診斷
據專家介紹,肺動脈高壓是一組以肺動脈壓力和肺血管阻力增高為特點,最終導致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惡性病理生理綜合征。能引起肺動脈高壓的疾病眾多,如不進行規范治療則生存率很差。所以,盡管民眾對“肺血管疾病”這個名詞還相對陌生,但實際的發病率和患病人數要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很多人低估了肺動脈高壓的危險,以為它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只是一種常規的慢性病。一時半會不會有很大危害。事實上,這種疾病進展迅速,損傷性很大。如果不及時治療,致死可能甚至等同于白血病、肺癌。然而,與白血病等不同的是,肺動脈高壓這種病如果能及時確診,用對治方案,病人就能馬上獲益。疾病一旦控制穩定,就可當作慢性病來治。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不僅普通百姓對肺血管疾病缺乏認識,許多醫務人員在肺血管病的臨床診治上也存在一些誤區。特別是診治上單純依靠超聲檢查診斷肺動脈高壓,用降體循環血壓的藥物
(降壓藥)治療肺動脈高壓等。大部分醫療機構仍然沿用超聲方法檢查確診肺動脈高壓。這為肺動脈高壓患者合理、規范診療計劃的確定埋下隱患。由于診治措施不規范,我國特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20%,顯著低于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確診肺動脈高壓的金標準是右心導管檢查。在診治肺動脈高壓患者時,應規范地進行右心導管檢查、血流血氧信息的采集及標準急性肺血管擴張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