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治系統建立與健全各級防癆組織是防治工作的關鍵
防治機構(衛生防疫站、結核病防治所)的工作包括:調查結核病流行情況、制訂防治規劃、開展宜傳教育、培訓防治骨干以及評估防治效果與經驗交流等。
2、治療場所合理的抗結核藥物治療不僅可治愈結核病
且使痰菌陽陰轉,消除傳染源。高效抗結核藥物在家中或在醫院治療效果同樣滿意。
3、發現患者結核病的傳染源是排菌患者
一個涂片陽性排菌者,每年可傳染5~10人。治愈排菌患者,有助于控制傳染原及改善疫情。無癥狀患者,須主動尋找。集體肺部X線檢查可發現早期患者,但大多仍因某些癥狀就診后才發現,可疑者應進一步作查痰等相關檢查。
4、管理患者對肺結核患者進行登記,加強管理
結核病需長期治療,因此,尋求一種安全、有效、順應性好、不易產生耐藥且經濟的抗結核病療法很重要。
5、卡介苗接種卡介苗(BCG)是活的無毒力牛型結核菌疫苗
接種后可使人體產生對結核菌的獲得性免疫力。其接種對象是未受感染的新生兒、兒童及青少年。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及增強免疫力、降低易感染等,是控制結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