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化性肌炎,是指正常無鈣化的組織發生了鈣化以也叫異位骨化。它的發生可與外傷性血腫有關,有的并無明顯原因,它的基本病理改變是在纖維結締組織中,原始細胞增殖活躍伴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鈣鹽沉積,形成骨。成熟的異位骨化具有骨的結構,外層包裹纖維結締組織,里面是成骨細胞,具有小梁結及類骨組織,中心是活躍的原始細胞。
骨化性肌炎的癥狀表現及發病位置
骨化性肌炎是由于關節內或關節附近發生骨折、脫位后,固定不良、反復粗暴的整復手法、被動活動,或在脫位后不久、骨膜重新與骨相連之前,過早地進行被動和強力活動,使纖維組織增生,骨或骨化生所致。
祖國醫學認為:是因外傷瘀滯、氣血失和,瘀血和筋膜交織,日久形成包塊、硬結,引起血腫骨化。多發于關節、股死頭肌、內收肌、上臂肌、小、臀、膝、肩、肘等部位的肌肉處。
本病常見于兒童或青年。表現為奇特的先天性斜頸、扭轉和頸部肌肉腫脹、變硬。全身肌肉均可累及。根據在臨床上的特點可將本病分為Ⅳ期:
1.反應期
腫塊增大快,鈣化快,消腫快。外傷1~2個月,可達4~10厘米。
2.活躍期
活躍期可表現為發熱、局部皮溫高、壓痛、質硬腫塊。
3.成熟期
成熟期出現殼狀骨性軟骨,恢復期停止生長,常在1年后堅硬的腫塊變小,甚至可完全消失,具有自限性
4.恢復期
本病可由于劇烈運動或外傷可引起肌肉破裂,出血和血腫形成,多數病人血腫吸收,但亦可繼發肌肉僵硬和骨化形成,最終引起受累肌肉相應關節僵直和殘廢,本病也可呈惡性,其侵襲性特點包括肌包膜,骨,神經血管束受侵,周圍或遠處轉移等。
骨化性肌炎病變組織多為肌肉,也可為筋膜、肌腱、骨膜。肌肉受傷后成纖維細胞與間胚葉細胞增殖,酷絲纖維肉瘤或肌肉肉瘤。細胞分區具有特征性,中心區為高度聚集的細胞,其外圍是成纖維細胞組成的第二區帶,再由成熟的能夠定位的新骨組成第三區帶。當中心區有因出血形成的血池時組織像似巨細胞瘤,應注意鑒別。發生于筋膜者表現大致同上,但不含有肌纖維。而發生于肌腱止點者可形成一外生骨疣。發生于骨膜者最終可致骨軟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