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移植臨床表現
急性排異反應
急性排異反應的診斷有時十分困難,難以與其它情況鑒別,尤其存在感染時,其治療原則截然不同,必須及時鑒別。
急性,腎小管壞死手術后早期發生無尿或少尿,多與腎缺血有關,如供腎熱缺血時間長,灌注不當,保存時間過久;或由尿路造影或血管造影所致,常需腎活組織檢查以鑒別,表現為腎間質水腫,局限性缺血,廣泛腎小管變性壞死。
慢性排異反應
發生于術后6月~1年以后,系持久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之后果,可兼有兩種免疫之特征,常以前者為主,多因術后早期排異反應治療不徹底,或反復發生急性排異反應所致,常為隱匿性。
臨床表現為進展緩慢的高血壓,蛋白尿,移植腎進行性縮小,功能減退,血尿,少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內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色素降低。
腎移植會引起哪些疾病
有些病人發生不可逆的慢性移植物排斥,其他后期并發癥包括藥物毒性,潛在的腎疾病再發,強的松副作用及感染,再者,同種腎移植病人的惡性腫瘤發生率有所增加,發生上皮癌的危險性較正常人大10~15倍,淋巴瘤的危險性大約30倍左右,腫瘤的處理與對非免疫抑制性病人的癌癥相同,治療鱗狀上皮癌一般不需減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劑,但處理進展較快的腫瘤和淋巴瘤則主張暫停免疫抑制劑。
近年來在移植物受者,EB病毒有關的B細胞淋巴瘤十分多見,雖然已假定各種腫瘤都與應用環孢菌素和ALG或OKT3有關,而更像的是與采用更有效的免疫抑制劑過度抑制免疫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