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痔”,這句俗話說明了以痔瘡為代表的肛腸病高發的現實。不過,很多患者覺得這種病難于啟齒,常常到了很嚴重的地步才去就醫。肛腸病是怎么得上的,怎樣才能把它拒之門外?下面中國醫師協會肛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日友好醫院肛腸科主任安阿玥教授將為我們答疑。
主持人: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得痔瘡呢?
專家:人是唯一直立行走的動物,痔瘡是人類特有的疾病。因為該病的本質是直腸黏膜下的靜脈曲張。直腸的靜脈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靜脈不同,它沒有靜脈瓣膜,在長期站立或久坐后,就容易發病。
另外,有部少人擔心痔瘡會癌變,事實上,痔瘡是靜脈曲張的病變,不會癌變,這種擔憂沒有必要。
主持人:如今便秘的人特別多,便秘和痔瘡有什么關系呢?
專家:便秘是導致痔瘡的主要原因。便秘時,由于干燥的糞便壓迫直腸,使直腸黏膜下層的靜脈直接受壓迫,直腸肛門靜脈血液回流障礙;如果排便時間過長,并用力屏氣,可使腹壓增高,更使直腸肛門靜脈回流受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痔。由于痔會引起排便疼痛,有些病人懼怕疼痛不敢排便或強忍不便,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會進一步加重便秘。
主持人:很多讀者關心到底什么情況算便秘,必須一天一次大便才正常嗎?
專家:這是公眾的一個常見誤區。所謂正常排便,次數不是絕對的指標,大便的性狀、顏色、氣味、有無異常反應、自身感受才是最主要的。我見過一個新疆老人,一輩子每周解一次大便,80多歲了,身體啥毛病沒有,這也算正常。我還見過一個病人,為了追求“定時定點”大便,便不出來就用手摳,最后導致肛裂。
事實上,只有大概六成人能做到每天一次大便,所以這個問題不能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