疸型肝炎是肝炎病毒長期損害肝細胞,造成肝組織破壞重構、膽小管阻塞,導致血中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均增高,從而引起皮膚、黏膜和眼球鞏膜等部份發黃的疾病,所以患了黃疸肝炎一定要及時治療,以免病情惡化。那么,哪些是黃疸肝炎的治療措施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黃疸型肝炎的治療方法除進行一般治療、保肝、抗病毒外,還須選用以下幾種黃疸療法。
1、熊去氧膽酸
該藥可增加膽汁分泌,能穩定細胞膜,增加肝臟血流量等。用法:逐日150~450毫克,分2~3次口服。
2、中醫中藥
根據中醫辯證施治,可選用茵陳蒿湯或茵陳五苓散等。汪承柏等采用涼血活血法,重用赤芍治療黃疸型肝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糖皮質激素
學用潑尼松龍(潑尼松龍【譯】:本品極易由消化道吸收,其本身以活性形式存在,無需經肝臟轉化即發揮其生物效應。口服后約l一2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T1/2為2—3小時。肌注時,本品磷酸鈉鹽極易吸收,而其醋酸酯混懸液則吸收緩慢。在血中本品大部分與血漿蛋白結合(但結合率低于氫化可的松),游離的和結合型代謝物自尿中排出,部分以原形排出,小部分可經乳汁排出。),逐日30~60毫克,可減輕毛細膽管炎癥,促進膽紅素分沁。多數病人3~5天后黃疸會明顯的減退。以后酌情減量,爭取在較短時期內逐漸停藥。少數病人用藥至1周,黃疸仍無明顯下降,則為無效病例,應減量并盡快撤停。
4、酶誘導劑國
主要為苯巴比妥,能增加肝細胞微粒體內酶的活性,誘發肝內Y蛋白和Z蛋白的合成,促進膽紅素的結合和運輸,促進膽汁分泌。
黃疸型肝炎一般都是急性肝炎,可完全治愈。但是治療一定要到正規的專科醫院,尤其是初次肝炎治療患者。不規范的治療只會讓病情惡化,一旦轉為慢性肝炎,要想治愈就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