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夏季暑氣當令,放暑假的孩子們特別喜歡在戶外玩耍。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孩子們在室內往往容易吹冷氣貪涼而受涼,再加上飲食不當、細菌感染等諸多原因,腹瀉就發生了。
可以說,腹瀉是一種常見癥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腹瀉如何形成
1.非傳染性因素包括
(1)日常飲食不當:如吃得太多、過于油膩、太生冷,頻繁地調換新食品,或吃了腐敗變質有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等,都容易引起小兒腹瀉。
(2)受到不良刺激:受涼、過熱、精神情緒不佳,或過分緊張或受驚嚇,也會引起腹瀉。
(3)身體過敏性腹瀉:因吃了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而致腹瀉。
(4)因氣候變化著涼腹瀉:夏季炎熱,人們喜歡呆在空調房內或開著空調睡覺,腹部很容易受涼,致使腸蠕動增加而導致腹瀉。
(5)出外旅游時腹瀉:因為出行者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而去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全身及敏感的消化系統都會發生相應的反應和變化。
(6)其他如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糖原性腹瀉病等。
2.傳染性因素包括
(1)細菌感染
主要是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常因牛奶污染、牛奶未經煮沸、奶具未能每次清洗煮沸等。
(2)病毒感染
常見輪狀病毒、呼吸道腸道病毒感染等等。而腸道外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等。常有明確的原發灶。腹瀉的分類
腹瀉是一種癥狀,其發病機理相當復雜,引起腹瀉的疾病也很多,因此,腹瀉有各種不同的分類方法。一般根據病程長短,分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兩種。
急性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并呈不同程度的稀便,往往伴有腸痙攣所致的腹痛,病程在兩個月以內者。
臨床上,如腹瀉持續或反復超過兩個月,可稱為慢性腹瀉。當然,這種區分是人為的,腹瀉病程超過兩個月固然可稱為慢性腹瀉,但病史短于兩個月者亦未必全為急性,其中一些病例可能是慢性腹瀉的初期,或臨床表現不明顯的慢性病例的初次發作,在實際診斷時,必須與急性腹瀉互相參照。 “潛在殺手”需警惕腹瀉也是某些潛在病癥的直接表現。因此,在出現腹瀉時切勿大意。
1、腸炎
腹瀉為腸炎最主要的癥狀,常常反復發作或持續不愈,輕者每天2-5次,重者20-30次,糞便性質個體差異極大,軟便,稀糊狀、水樣、黏液便不一,但大便以黏液膿血便多見,有的表現為痢疾樣膿血便。早上起床后腹瀉及餐后腹瀉最常見。個別病人還會出現便秘、腹瀉交替發作的現象。
2 、腸息肉
腸息肉會導致大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特別是便秘與腹瀉反復交替出現,更要引起警惕。
3、直腸癌
直腸癌作為一種危害嚴重的腸道惡變,會出現不明原因大便習慣改變或糞便異常。遠離“饑餓療法”。
腹瀉后吃什么?
一般而言,腹瀉初期,最好吃一些流質食物,比如濃米湯、稀藕粉、杏仁霜、去油肉湯、淡茶、過濾后的果汁等;情況好轉后再吃一些半流質食特,如掛面、面片、白米粥、蒸蛋羹等。但是,不要喝牛奶。因為牛奶雖不含食物纖維,但能在腸道中增加殘渣,讓病情加重。另外,還要注意少食多餐;食物溫度也不宜過冷,否則會引起腸受刺激而異常蠕動。
如果是慢性腹瀉,持續的時間較長,會造成身體中一定的營養損失。因此,最好選擇既能補充營養,對腸道刺激又小的食物。常見的有谷類:粥、稀飯、發面蒸食、面包、軟面條、面片等;蛋類:除煎蛋外,其他做法均可。
肉類
嫩瘦肉、雞、魚、蝦,最好做得軟、爛一些;豆類:豆漿、豆腐;蔬菜類:含纖維低的蔬菜,如去皮胡蘿卜、土豆、南瓜、冬瓜、茄子、絲瓜等,但記住,一定要燒熟了再吃;甜點心:餅干、藕粉、蛋糕等。
同時,腹瀉的時候,有些食物最好別吃。比如各種粗糧、老玉米、堅果;生的蔬菜水果。有人認為,越是拉肚子越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蔬菜,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一些多纖維的蔬菜,如芹菜、韭菜、豆芽、筍類等,吃了反而會加重病情。蔥頭、生蘿卜等容易脹氣,也要少吃。水果中則不要吃菠蘿、草莓。此外,拉肚子時最好別吃油炸食品,在烹調上,應多采用蒸、煮、燜等方法。
帶菌食物
1.注意飲用水衛生
切勿飲用生水,飲用水煮沸后,可殺滅致病微生物,水質才能達標,亦可安全飲用。
2.講究食品衛生
日常飲食上,食物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同時,吃剩的食物應及時儲存在冰箱內,但儲存時間不宜過長。從冰箱取出后,食用前要加熱,以熱透為準。盡量少食用易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螄、貝殼、螃蟹等水產品,食用時更要煮透蒸熟。另外,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淹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涼拌菜不妨加點醋和蒜殺菌。
3.要注意手的衛
飯前、便后手要洗凈,防止細菌滋生;
4.要搞好環境衛生,滅蠅、滅蟑,減少環境污染;
5.要盡量減少與腹瀉病人的接觸。特別是不要共用餐飲用具,以防相互感染。
以上五種方法雖然可以有效預防腹瀉的發生,但一旦出現腹瀉尤其是慢性腹瀉的癥狀,患者還應引起重視,及時到正規專業醫院進行檢查,找出其發病原因,對癥治療,切勿胡亂用藥導致病情加重。若不能及時就醫在家口服補鹽液
1.家中出現有腹瀉、嘔吐的病人,要及時到各醫院的腸道門診就診,以便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和處理。
2.如果情況急迫,不能及時到醫院就診,就要在家中及時口服補鹽液。因為發生腹瀉后,人體損失最多的主要是身體里的液體和電解質。而人體一旦脫水,很可能引發腎功能衰竭,這就是腹瀉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如果腹瀉后想喝水,就要喝點補鹽液。小孩發生腹瀉后也同樣需要多補充水分。補鹽液在醫院和藥店里都可找到。
3.就算發生腹瀉也要繼續進食,切勿空腹忍受不適。有人覺得既然已經拉肚子,就要再減輕些腸道負擔,所以腹瀉后采用饑餓療法。但科學的治療方法并不提倡這種做法。腹瀉導致身體營養損失,所以即使腹瀉也要進行營養補充,可以吃一些稀、軟、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如雞蛋羹、麥片粥、米粥、面條等。
此外,發生腹瀉最好不要濫用抗生素治療。抗生素不但可以殺滅病原微生物,也會影響人體的正常菌群,急性腹瀉有可能因此轉為慢性腹瀉,治療起來得不償失。還有些腹瀉是由病毒或寄生蟲引起的,抗生素對這類腹瀉也毫無效力。而且腹瀉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一周左右就能自愈,所以為了避免出現耐藥性,發生腹瀉沒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如果病情嚴重,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