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較常見,但兒童患了慢性腹瀉是很危險的。小兒慢性腹瀉常導致營養不良,進而引起死亡。對于腹瀉的小寶寶而言,應該做詳細的評估及檢查,并且盡早做處理治療,以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同時,經過適當的照顧與飲食調理,可使腹瀉寶寶更快地恢復健康,保持良好的營養與生長。加強全身及腸道局部抵抗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慢性腹瀉患兒的腸粘膜與大便中免疫球蛋白A含量明顯下降,是腹瀉慢性化的原因。常采用胸腺肽等免疫調節劑,必要時輸新鮮血,并注意補充鈣、鉀。
1、及早補充身體丟失的水分
判斷寶寶是否是輕度脫水。輕度脫水的癥狀
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時要少、顏色發黃,并且表現出煩躁、愛哭。可從以下兩種補液方法中選擇一種。
A、用自制的糖鹽水補液
用自制的米湯加鹽液體補液,即在溫開水內加入精食鹽。
B、用醫生給開出來的口服補液鹽補液
ORS補液鹽是已配好的干粉,使用時按說明書配成液體即可。然后,在最初4小時里,按寶寶的每千克體重給予液體。此后,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2歲以下的寶寶可每隔1~2分鐘便喂上一小勺,大一點的寶寶則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寶寶嘔吐,待10分鐘后再慢慢地喂;一旦寶寶出現眼瞼浮腫,表明補液有些過量,應暫時改喝白開水或母乳。不要把ORS補液鹽加在奶、米湯、果汁或其他飲料中,并且按說明配制完畢之后,不能再往里加糖,否則影響補液效果。
2、小肚肚保暖很重要
除調整飲食外,還要注意寶寶腹部保暖。氣候涼的時候,寶寶由于受病毒侵犯,其腸蠕動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將加重腹瀉。媽媽們可用熱水袋對寶寶腹部進行熱敷,也可幫寶寶揉肚子,以緩解其疼痛。
3、小屁屁要倍加呵護
由于寶寶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因此,寶寶每次排便后,媽媽都要用溫水清洗小屁屁,特別是注意肛門和會陰部的清潔,最好用柔軟清潔的棉尿布,且要勤換洗,以免發生紅臀及尿路感染。如果小屁屁發紅了,應將它暴露在空氣中自然干燥,然后涂抹一些尿布疹膏。
4、隔離與消毒
接觸生病寶寶后,應做到及時洗手;寶寶用過的碗、筷、奶瓶、水杯等應做好消毒工作。另外,寶寶換洗的衣服、尿布等也應用開水燙洗。
溫馨提示
小兒慢性腹瀉常伴有營養不良及其他并發癥,后果較嚴重,所以,在急性期的治療和家庭護理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