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瘤是一組從垂體前葉和后葉及顱咽管上皮殘余細胞發生的腫瘤。是常見的顱內良性腫瘤,其發病率位居顱內腫瘤位。
腦垂體腺瘤的鑒別診斷
1.炎癥
1)淋巴細胞性垂體炎
本病多見于育齡期女性,發病的原因未明,可能為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尿崩癥為主要臨床表現。部分伴有垂體功能低下。影像學表現垂體柄明顯增粗。垂體組織不同程度地增大。
2)垂體膿腫
反復發熱,頭痛,視力減退明顯,同時可伴有其它顱神經受損,一般病情進展迅速。影像學表現病變體積一般不大,與臨床癥狀不相符。蝶鞍周遍軟組織結構強化明顯。
3)嗜酸性肉芽腫
典型表現包括突眼、尿崩癥和顱骨缺損。癥狀近似垂體膿腫,而且進展更快,除頭痛,視力減退外,多伴有垂體功能低下。
MRI常可見下丘腦異常信號,垂體后葉正常高信號消失,病變呈長T1長T2信號,通常明顯強化。病變累及范圍廣泛,例如鞍內,蝶竇內,鞍上,前中后顱等部位。影像學表現病變周邊硬膜強化明顯。
4)霉菌性炎癥
癥狀近似垂體膿腫,多有長期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史。部分病例其它顱神經受損。
5)結核性腦膜炎
青年或兒童,頭痛,發熱,有腦膜炎史,影像學顯示有粘連性腦積水。
2.腫瘤
顱咽管瘤
可發生于各種年齡,以兒童及青少年多見。除視力和視野障礙外,還有生長發育停滯,性器官不發育,肥胖和尿崩等垂體功能減低和丘腦下部受累的表現,體積大的腫瘤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影像學表現多數病例腫瘤有囊變,鈣化。腫瘤多主題主體位于鞍上,垂體組織在鞍內底部。
生殖細胞瘤
又稱異位松果體瘤,多發生在兒童,病情進展快,臨床癥狀明顯,常有尿崩癥,性早熟,消瘦,有的有腺垂體功能減退。影像學表現病變多位于鞍上,增強效果明顯。部分患者有血hCG,腦脊液hCG的升高,對放療敏感。
鞍結節腦膜瘤(Meningiomas)
多發生在中年人,病情進展緩慢,初發癥狀為進行性視力減退伴有不規則的視野缺損,頭痛,內分泌功能異常不明顯。常僅有垂體柄受壓引起的輕度高PRL血癥,臨床上易誤診為無功能垂體腺瘤。影像學表現腫瘤形態規則,增強效果明顯,腫瘤位于鞍上,垂體組織在鞍底。
視神經膠質瘤
多見于兒童,尤以女孩多見。視力改變常先發生于一側,視力喪失進展較快。患者可有突眼,但無內分泌功能障礙。蝶鞍正常,影像學表現病變多位于鞍上,病變邊界不清,為混雜信號,增強效果不明顯。視神經孔擴大。
另外,垂體瘤還需與顆粒細胞瘤、垂體轉移癌、淋巴瘤、錯構瘤、神經鞘瘤、畸胎瘤等鑒別。
3.增生
代償性
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造成垂體增生,特別是甲狀腺功能低下所引起的垂體增生。患者有典型的甲減表現,甲狀腺功能檢查示TSH明顯升高,FT4明顯降低。MRI檢查可見垂體均勻增大,增強掃描后均勻強化。當補充甲狀腺激素后,垂體增生現象很快消失。
生理性
青春發育期生長激素細胞分泌活躍,孩子有暫時的嘴唇變厚,手腳比例大。懷孕及哺乳期的婦女,PRL分泌增多,出現血清PRL增高,孕婦有泌乳和暫時閉經。該時期MRI檢查可見垂體增大。
藥物性
以治療精神性疾病的鎮眠藥物最為明顯。
4.其他
垂體腺瘤還需和另一些疾病相鑒別,如空泡蝶鞍征、鞍上生殖細胞瘤、垂體轉移癌、頸內動脈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