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PRL水平測定 垂體PRL瘤的分泌功能主要由血PRL水平表示。患者血 PRL水平的高低依賴于腺瘤的大小、瘤細胞的分泌活性及腫瘤的侵襲性。正常婦女血清 PRL基礎值≤25μg/L。由于正常人 PRL分泌節律是睡后其水平逐漸升高,至醒前1小時左右達高峰,然后下降。
為避免在PRL高峰下降過程及應激時取血,應在醒后2小時至午餐前2小時間休息90分鐘使血PRL水平波動最少時取血。
正常婦女在卵泡期和黃體期血清 PRL水平相差不明顯。婦女在妊娠首三月開始,血清PRL水平即開始上升,至妊娠末三月及分娩后可高達100~300μg/L。
分娩后若不哺乳,血清 PRL水平在產后2~3月時下降至妊娠前水平。正常男性血PRL水平多<20μg/L,比正常女性略低。
測得血PRL水平升高后應鑒別以下可致高PRL血癥的疾病
①垂體PRL瘤。
②應用影響PRL釋放或作用的藥物,如抗精神病藥物吩噻嗪、苯丙甲酮、止嘔靈、硫蒽;降血壓藥甲基多巴、利血平;止吐藥胃復安、西咪替丁(甲氰咪胍);阿片制劑嗎啡、美沙酮。
③雌激素增多,如妊娠、口服避孕藥。
④下丘腦疾病或垂體門脈阻斷,如腦炎、急性紫癜癥;類肉瘤、組織細胞增多癥;顱咽管瘤、星形細胞瘤;外傷性或損傷性垂體柄切斷;非PRL細胞垂體瘤影響垂體門脈血流者;靶區放射治療后,空泡蝶鞍等。
⑤其他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⑥神經性疾病,如胸壁感覺神經興奮反映至乳腺者,吮乳及刺激乳頭(PRL短暫升高)。上述各種原因引起的血PRL水平升高,一般都不超過100μg/L。
藥物引起的血PRL水平升高,多在停藥后恢復,但某些藥物特別是抗精神病藥物可致 PRL高達 300μg/L以上。
若血PRL水平>100μg/L,應想到 PRL瘤的可能,但仍須結合其他檢查診斷。
如血PRL水平達200μg/L以上,則在除外妊娠、哺乳或服藥因素后,幾乎僅見于PRL瘤。垂體PRL瘤患者血清PRL水平范圍頗大,可從50~10000以上μg/L不等,早期患者可僅表現為夜間睡眠后PRL高峰消失。
與其他肽類激素一樣,PRL細胞分泌的激素分子有不均一性,目前至少發現分子量為154000、46000及24000三種分子,小PRL分子生物活性最高。
若PRL瘤分泌小 PRL分子比例增加,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的PRL免疫活性可低于其生物活性,而與臨床表現有些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