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垂體出現腫瘤的時候內分泌功能就會發生改變,人體的代謝以及相應的臟器就會發生一些病理變化,這個病理變化就會帶來一些臨床癥狀,腫瘤可以包裹腦垂體,也可以從腦垂體體內生長出來,擠壓腦垂體,導致腦垂體功能異常。
一、垂體瘤的診斷
垂體瘤病人的早期癥狀往往輕微,容易漏診或誤診。如老年無功能性垂體瘤導致的垂體功能低下,視力下降;兒童及青春期垂體腺瘤出現視力下降或生長發育遲緩;男性泌乳素腺瘤所致陽痿;女性泌乳素腺瘤所致月經紊亂等。這不僅需要神經外科、內分泌科醫生重視,而且需要相關科室如眼科、婦產科等的重視,應加強各科對相關疾病與垂體腺瘤的鑒別診斷。其中 MRI檢查及內分泌激素測定是提高垂體瘤早期診斷的重要手段。
二、內分泌檢查
由于多數垂體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臨床表現不明顯,影像學尚不能提示有腫瘤時,垂體瘤激素已經發生改變。一些垂體瘤病例單純靠內分泌檢測即可做確診。例如ACTH細胞腺瘤,多數病例從影像學上看不到腫瘤。罕見的移位垂體瘤位于胸腔內,腹腔內等部位,主要依據內分泌來診斷。
三、影像學檢查
1、 頭顱X線平片:這是比較原始的診斷方法,根據蝶鞍骨質的變化 、鞍區鈣化等變化判斷有無腫瘤及鑒別診斷。
2、 CT掃描:僅對大型垂體瘤有診斷價值,微小垂體瘤容易漏診。不能作為診斷垂體瘤的主要工具。
3、 MRI檢查: 是診斷垂體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腫瘤的大小,形態,位置,與周圍結果的關系。即使直徑2-3毫米的腫瘤也可以顯示出。但還有部分腫瘤的信號與周圍正常垂體組織近似。兩者難以區分,還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和內分泌檢查進行診斷。
四、垂體瘤應和以下幾種疾病想鑒別
(1) 顱咽管瘤:多發生在兒童及年輕人,發病緩慢,除視力和視野障礙外,還有發育停滯,性器官不發育,肥胖和尿崩等垂體功能減低和丘腦下部受累的表現,體積大的腫瘤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影像學表現多數病例腫瘤有囊變,鈣化。腫瘤多主題位于鞍上,垂體組織在鞍內底部。
(2) 鞍結節腦膜瘤:多發生在中年人,,病情進展緩慢,初發癥狀為進行性視力減退伴有不規則的視野缺,頭痛,內分泌癥狀不明顯。 影像學表現腫瘤形態規則,增強效果明顯,腫瘤位于鞍上,垂體組織在鞍內底。
(3) 拉司克裂囊腫:發病年齡年輕,多無明顯臨床表現,少數出現內分泌紊亂和視力減退。影像學可見,體積小的囊腫位于垂體前后葉之間,類似"三名制"餡餅.大型囊腫垂體組織被推擠到囊腫的下、前、上方。該病最易誤診為垂體瘤。
(4) 生殖細胞瘤: 又稱異位松果體瘤,多發生在兒童,病情發展快,多飲多尿,性早熟,消瘦。臨床癥狀明顯。影像學表現病變多位于鞍上,增強效果明顯。
(5) 視交叉膠質瘤:多發生在兒童及年輕人, 以頭痛,視力減退為主要表現,影像學表現病變多位于鞍上,病變邊界不清,為混雜信號,增強效果不明顯。
(6) 上皮樣囊腫:青年人多見,發病緩慢,視力障礙, 影像學表現為低信號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