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垂體瘤患者的早期癥狀多輕微,不容易引起重視,因而很容易被漏診或誤診,這極大的影響了患者的治療,為治愈制造了很大阻礙。隨著近些年來垂體瘤檢查水平的不斷提高,垂體瘤的治愈率也在逐年增加。其中MRI檢查及內分泌激素測定是提高垂體瘤早期診斷的重要手段。
垂體瘤可以按照腫瘤的大小、是否分泌相關激素以及是否有海綿竇及周圍組織的侵襲來分類。根據腫瘤大小的不同,垂體瘤分為垂體微腺瘤(直徑<25px)、垂體腺瘤(直徑≥25px)以及巨大腺瘤。根據分泌激素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激素分泌性垂體瘤和無功能腺瘤。
根據周圍組織的侵襲程度神經外科通常按照海綿竇侵犯的 knosp分級標準進行分級,神經外科醫生常采用此分級評估手術療效。垂體腫瘤的大小與治療預后關系密切。大約70%以上的垂體無功能瘤是不需要治療的,若沒有相應的垂體功能低減的情況,臨床上可以長期隨診。若在隨診的過程中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如腫瘤生長速度加快、壓迫了周圍的組織(如視野缺損等)及垂體功能低下等情況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垂體瘤病人的早期癥狀往往輕微,容易漏診或誤診。如老年無功能性垂體瘤導致的垂體功能低下,視力下降;兒童及青春期垂體腺瘤出現視力下降或生長發育遲緩; 男性泌乳素腺瘤所致陽痿;女性泌乳素腺瘤所致月經紊等。
這不僅需要神經外科、內分泌科醫生重視,而且需要相關科室如眼科、婦產科等的重視,應加強各科對相關疾病與垂體腺瘤的鑒別診斷。其中MRI檢查及內分泌激素測定是提高垂體瘤早期診斷的重要手段。
目前診斷功能性垂體腺瘤的內分泌學指標是:血清PRL〉30μg/L、血清GH〉5μg/L、UFC〉80μg/24小時,ACTH〉40pg/ml。由于內分泌激素受內在外在因素的影響,存在節律變化,故對于血GH水平增高的病人,應做葡萄糖GH抑制試驗;對于皮質醇增高者,應做地塞米松抑制試驗,以協助明確診斷。影響泌乳素增高的因素很多,但泌乳素愈高就愈支持垂體瘤的診斷。
溫馨提示
早期垂體腺瘤常無視力視野障礙。如腫瘤長大,向上伸展,壓迫視交叉,則出現視野缺損,外上象限首先受影響,紅視野最先表現出來。因為垂體瘤多為良性,初期病變可持續相當時間,待病情嚴重時,視力視野障礙可突然加劇,如果腫瘤偏于一側,可致單眼偏盲或失明。
【參考文獻:《內分泌疾病臨床診療思維》《內分泌內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