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瘤在治療之前需要準確的診斷結果作為基礎,這樣醫生才能對是否患上垂體瘤,以及垂體瘤患者的時機病情有一個比較直觀的了解,有助于正確地制定其治療方案,目前診斷垂體瘤主要還是通過患者病史、臨床癥狀以及腦腫瘤的檢查來實現的。那么垂體瘤的診斷依據是什么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垂體瘤的診斷依據是什么?
1、臨床表現
病人年齡,性別,患病后不適癥狀,身體的變化。
2、病理學檢查
這是最為可靠的診斷方法,誤診率很低。病理診斷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鏡觀察,只能作為大體診斷,不能分出腫瘤的類型。免疫組化染色,根據腫瘤細胞內所含有的激素進行診斷,度高,但誤診率也高。電子透視顯微鏡觀察,根據腫瘤的細胞不同特征分辨出腫瘤類型,臨床很少使用。
3、內分泌檢查
由于多數垂體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臨床表現不明顯,影像學尚不能提示有腫瘤時,垂體瘤激素已經發生改變。一些垂體瘤病例單純靠內分泌檢測即可做確診。
4、影像學
(1)頭顱X線平片這是比較原始的診斷方法,根據蝶鞍骨質的變化、鞍區鈣化等變化判斷有無腫瘤及鑒別診斷。
(2)CT掃描僅對大型垂體瘤有診斷價值,微小垂體瘤容易漏診。不能作為診斷垂體瘤的主要工具。
(3)MRI檢查是診斷垂體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與周圍結構的關系。即使直徑2~3毫米的腫瘤也可以顯示出。但還有部分腫瘤的信號與周圍正常垂體組織近似,兩者難以區分,還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和內分泌檢查進行診斷。
專家表示
垂體激素在很多實驗室,甚至基層醫院都已經能夠檢測。但是在臨床診療過程中,往往過于依賴實驗室檢查,而忽略了垂體激素的分泌節律對取血時間的特殊要求,使得很多患者的激素測定結果無法判斷。通過詳細的臨床問診、體格檢查、垂體激素的測定以及影像學的檢測,垂體瘤的診斷不難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