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前收縮
(1)臨床表現:可無癥狀。或有心悸、心前區不適,自覺心律不規則,有心搏增強感,心跳停歇感。期前收縮連續發生或較頻繁時,癥狀更明顯,可出現乏力。
(2)體征:①心臟:有心搏提前,其后有較長的間歇(房性者可不明顯),第一心音常增強,第二心音減弱或消失。一般聽診即可作出診斷,必要時,需作心電圖檢查。②脈搏:有2個急速而連續的跳動,其后有一較長的間歇,有時第2個跳動不能捫及,只有間歇現象。③功能性期前收縮常出現于安靜或睡眠時。運動可使其消失。有器質性心臟病者,運動可使期前收縮增多。
(3)心電圖檢查:①房性早搏:提早出現P7一QRS—T波群,P7波與竇性P波不同,PL R間期≥0.12s,QRS波與竇性下傳的心搏相同,代償間歇不完全。②房室交接處早搏:提早出現QRS—T波群,形態與竇性下傳的心搏相同,逆行P波可在QRS波之前、之后或埋于其中,PL R間期<0.12s,代償間歇多為完全。③室性早搏:提早出現寬大畸形的QRS—T波群,其前無相關的P’波,QRS波群時間≥0.12s,T波方向常于主波方向相反,代償間歇完全。
2.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1)絕大多數系房室結內雙徑路折返或預激綜合征所引起,常見于青年人、無器質性心臟病證據者,也見于風濕性心臟病、洋地黃中毒、甲狀腺機能亢進性心臟病、冠心病等患者。
(2)陣發性發作,突然發生,突然消失,發作時心率達160~220次僦n,心律規則。發作可持續數分鐘或數日,但極少有長期持續者。
(3)發作時有心悸、心前區不適(或心絞痛)、眩暈;發作持續時間長而嚴重時,血壓常下降,并可有心力衰竭。
(4)壓迫頸動脈竇或其他刺激迷走神經的方法,如有效,可使心率立即恢復正常;如無效,心率保持不變;極少數患者在恢復正常心律前可有心率輕度減慢。
(5)心電圖檢查:
A.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a.頻率140~200次偷n;b.常被房性早搏誘發;c.R—R間距規則,QRS波群呈室上性;d.折返沖動逆傳至心房產生逆行P波,其P電軸(FP)一70℃~一80℃,Ⅱ、Ⅲ、aVF導聯P波倒置,avR、I導聯P波直立。
B.附加房室旁道折返性心動過速:a.室率150~240次/梳n;b.R—R間距規則,QRS波群呈室上性;c.常被一個適時早搏所誘發;d.沖動通過 Kent束快速逆傳至心房,故逆行P在QRs波群之后,FP大于一100。,在I、Ⅱ、Ⅲ、aVF導聯P波均為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