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房顫動
(1)臨床表現:心悸、氣急、焦慮、胸悶、自覺心跳不規則。陣發性發作或心室率較快時,癥狀較為明顯,可伴有心力衰竭癥狀。持續時間較長或心室率較慢者,可無癥狀。
(2)體征:一般心率100~160次/H1in,心律呈不規則。當心率較慢時,心律可似規則;心音輕重不一,有時第二心音消失;有缺脈現象。此外,可有原來心臟病的體征。
(3)心電圖檢查:竇性P波消失,代以大小、間距極不規則的顫動波(f波),f波頻率350~600次/min,室率極不規則,QRS波呈室上性,房室傳導功能正常,且未經治療的心房顫動,其室率常在120次/min左右。
4.心房撲動
(1)發病特點:發作可為陣發性,可自數日至數月,亦可為持續性。
(2)臨床表現:常有心悸、氣急、心前區悶感、頭暈或心力衰竭征象。個別室率極快可有暈厥。
(3)體征:一般心率快,如房室阻滯呈2:1,則心室率為150次/min左右;如房室阻滯為4:l或3:l,則心室率可減慢至75~100次/min;有時阻滯比例呈4:3、3:2或阻滯比例不恒定,使心室律不規則。壓迫頸動脈竇或眼球,可使心率暫時減慢,有時突然減慢一半,但壓迫解除后即回到原來心率。
(4)心電圖檢查:①竇性P波消失,代以大小、間距規則的撲動波(F波),F波頻率為250~350次/min;②QRS波呈室上性波形,F波多呈2:1、3:1或4:1下傳至心室,當傳導比例固定時,室律規則,反之室律不規則。
5.竇性心動過緩
(1)臨床表現:大多數病人臨床無癥狀或僅有心悸。
(2)體征:心率小于60次/hin,當存在心肌損害,例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或心率極慢時(<30次/min),可出現低血壓。
(3)心電圖檢查:①規律發生的竇性P波;②P波頻率<60次/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