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palpitation)是指患者自覺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區不適感,當心率緩慢常感到心臟搏動強烈,心率加快時可感到心臟跳動,甚至可感到心前區振動,它是一個常見癥狀。
心悸的飲食調節及注意事項
注意調節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過極。適當注意休息,少房事,少進食含動物脂肪多的飲食,少進咸、辣和酒、煙、濃茶、咖啡等。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太極拳、體操、氣功等,注意預防感冒等。一定要控制情緒,少生氣。
心悸患者應保持精神樂觀,情緒穩定,堅持治療,堅定信心。應避免驚恐刺激及憂思惱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規律。飲食有節,宜進食營養豐富而易消化吸收的事物,宜低脂、低鹽飲食,忌煙酒、濃茶。
輕證可從事適當體力活動,以不覺勞累、不加重癥狀為度,避免劇烈活動。重癥心悸應臥床休息,還應及早發現變證、壞病先兆癥狀,做好急救準備。
心悸的鑒別診斷
1、過早搏動:
過早搏動簡稱為早搏,分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早搏三種,是臨床上引起心悸最常見的原因。正常人中有相當一部存在早搏,常在情緒激動、勞累消化不良、過度吸煙、飲酒及飲用大量刺激性飲料后誘發,常以心悸而就診,心電圖檢查有時不易發現,動態心電圖檢查有助于診斷。器質性心臟病患者較易出現早搏,多發生于運動后,且較多表現為頻發早搏,如頻發室性早搏形成二聯律、三聯律,或出現多源性及多形性早搏。早搏發生時患者常感覺突然心跳增強或心跳暫停,自己摸脈搏時突然漏跳一次。聽診發現心律不規則,第一心音多增強早搏之后有長的間歇。
2、心動過速:
心動過速中常見的為陣發性心動過速,其特點為突然發作、突然中止,可持續數秒至數天不等,心律一般為規則的、快速的、心率常在160一220次/min之間。發作可由情緒激動、飽餐、疲勞等因素引起,亦可無明顯誘因。其癥狀輕重與發作時心室率的快慢及持續時間的長短、原發病的嚴重程度有關,輕者僅表現為心悸,重者還可出現煩躁、暈厥、心絞痛,甚至發生心力衰竭與休克。陣發性心動過速包括室上性和室性兩種。前者常見于無器質性心臟病者,用壓迫眼球或頸動脈竇的方法可使其中止發作;而后者多見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且上述方法無效,但明確的診斷有賴于心電圖檢查。
另外,快速型心房顫動也較為常見,多發生于器質性心臟病的基礎上。患者主要表現為明顯的心悸,可發生心力衰竭,聽診心律極不規則,第一心音強弱不一,脈搏短絀,心電圖表現為竇性P波消失,代之以形態不一、頻率不等的細小的鋸齒波。心室率極不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