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祖國醫學稱之為“纏腰火丹”。它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表現為單側、條帶狀、沿神經纖維分布的皮疹,皮疹主要是以成群的水皰、紅斑,并伴有疼痛為特征。此病可自愈,但病程為2—3周或更長時間。本病多好發于夏秋季節,成人多見。
初秋之季,天氣變化無常,冷熱不均,人體抵抗力下降,可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而發病。患者發疹前一般先有輕度發熱,疲倦乏力,全身不適,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膚灼熱感或神經痛等前驅癥狀。
但亦可無前驅癥狀即發疹者,經1—3天后,在一定神經分布區域(常見于胸部、腰部、腹部、面部等部位)發生紅斑,繼而出現多數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綠豆大的丘皰疹,迅速變為水皰,內容物透明澄清,皰壁緊張發亮,并有神經痛。
疼痛為陣發性,呈針刺樣、燒灼樣或者觸痛,有時神經痛可延續到皮疹消退數天數月,甚至數年(尤其是體弱的老年人)。年齡越大,疼痛越嚴重。
一般在發病后2—5日不斷有新的皮疹陸續出現,數日后水皰內容物可混濁化膿,或部分破裂,形成糜爛面,滲液結痂。個別病人,僅出現紅斑、丘疹、疼痛,不發生典型水皰,稱之不全性或頓挫性帶狀皰疹。有時皰內容物為血性,稱之為出血性帶狀皰疹。
老年人,體質差或營養不良的患者,皮損表現為壞死,稱之為壞疽性帶狀皰疹?;紣盒阅[瘤、免疫力低下或年老體弱的病人,在局部發疹后數日內,病情擴散全身廣泛性發生皮疹,常伴高熱、腦損害,病情嚴重,甚至可致死亡,稱之為泛發性帶狀皰疹。
一般患者發生了帶狀皰疹后應盡早就醫,越早治療越容易治愈;反之,則病情加重,疼痛加劇,輕者留有后遺神經痛,重者會發生意外。過去因為無有效的抗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藥物,治療以止痛、縮短病程和防止繼發感染、病情加重為原則。
近幾年應用的抗病毒制劑,以阿昔洛韋、萬乃洛韋等為主,可針對病因給予治療,老年患者發病早期可加用少量強的松,以縮短病程和防止后遺神經痛的發生。
另外,針刺療法、He-Ne激光照射、中醫中藥治療等對帶狀皰疹均有一定的療效。外用藥以消炎、干燥、收斂、防止繼發感染為原則,也有減輕疼痛,縮短病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