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白血病反應又稱白血病樣反應,是指繼發于各種原因而引起外周血白細胞升高并伴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幼稚細胞增多臨床上酷似白血病的一種綜合征。因本病是由不同病因引起,所以患者須了解診斷方法,以便及早治療。類白血病反應的診斷方法如下。
診斷
類白血病反應的診斷應綜合考慮以下幾點:
1、有明確的病因如感染中毒、惡性腫瘤等。
2、原發病治愈或好轉后,類白血病反應可迅速消失。
3、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大致正常。
4、根據白細胞計數和分類情況各型類白血病反應診斷標準如下:
①粒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
白細胞計數>50×109/L,或外周血白細胞計數<50×109/L,但出現原粒、幼粒細胞,成熟中性粒細胞胞質中常出現中毒性顆粒和空泡堿性磷酸酶積分明顯增高。骨髓象除了有粒細胞增生和左移現象外,沒有白血病細胞的形態異常。
②淋巴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
白細胞數明顯增多健康搜索,超過50×109/L其中40%以上為淋巴細胞;若白細胞<50×109>20%健康搜索,并出現幼淋巴細胞。
③單核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
白細胞>30×l09/L,單核細胞>30%,若白細胞<30×109>5%。
④嗜酸粒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
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加但無幼稚嗜酸粒細胞,骨髓中原始細胞比例不增高,嗜酸性粒細胞形態無異常。
⑤紅白血病型類白血病反應
外周血白細胞及有核紅細胞總數>50×109/L并有幼稚粒細胞,若白細胞總數<50×109>2%。骨髓中除粒細胞系增生外,尚有紅細胞系增生。
⑥漿細胞型類白血病反應
白細胞總數增多或不增多,外周血漿細胞>2%。
LR是一種并發癥或是一種中間病理過程主要表現在血液學異常,故臨床病史及體征無法提供任何診斷線索。血象檢查是診斷的關鍵骨髓檢查的主要意義在于排除白血病。原發病存在以及原發病緩解好轉后血象隨之恢復正常是最主要的診斷依據尤其是類急性白血病反應,在某時間段內幾乎無法與急性白血病區分,隨診動態觀察為惟一的鑒別手段。
鑒別診斷
盡管類白反應的血液學改變多種多樣,大多數病例診斷并不困難;但對有淋巴結腫大、脾大、發熱或出血的患者與白血病的區別較困難,有些病例只有在尸解時才能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