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屬于皮膚科,一般人群均可患上雞眼,預防雞眼的發生,應穿合適而柔軟的靴鞋,或以有孔的小片海綿墊保護局部避免受壓。另外要常換鞋,再合腳的鞋子,穿得時間長了,腳的某個部位也會因此形成雞眼。
雞眼的發病與神經系統的失調有密切的關系,如用普魯卡因作足部神經封閉時,雞眼可消失。雞眼的發病與年齡有關,好發于青壯年及老年人。
雞眼俗稱腳疔,系長在足部,頂端向內突起的角質栓。是由足部過度摩擦,擠壓,墊硌以及外傷等機械性外傷,使角質增生而形成。
也可因足趾畸形(如拇趾外翻,錘狀趾,趾骨過大,趾節過長,趾背隆起)或足部畸形(如跛足,垂足,扁平足,纏足)以及腿部某些疾病引起足部異常著地,皆可致使足部墊硌,刺扎,摩擦等而發病。
雞眼有合并肉刺的情況,從外觀看,在皮紋模糊,中斷或消失處,有米粒大小的淡黃色的圓點,祛除角質栓后,可見到數顆肉刺,此肉刺與真皮乳頭層相粘連,觸及時非常疼痛。
雞眼多發生于足掌,有時也發于足跟部,趾縫及趾甲附近以及甲溝等處。由于足弓極少摩擦,所以不易發生。
雞眼治療專家分析:雞眼的發病與職業也有密切的關系,多發于紡織工人,煉鋼工人,搬運工人,木工及經常行軍的戰士,也常見于從事其他久行,久立工作的人員。
另外,雞眼的發病與某些疾病有關,可見于干足,汗液分泌過少,無汗以及患角質增厚型足癬者。雞眼的外觀多數呈扁平而稍隆起,皮紋中斷,呈模糊的角質斑塊,有淡黃,蠟黃,深黃或青黃等顏色。
向內的尖端部分變小,其形狀不一,有圓錐形,小釘狀,肉刺狀,豆狀,圓柱狀,半球狀,羊角狀,雞眼狀等。從質地上看,有的從上到下皆為角質;有的上部較硬,下部則呈軟白色筋狀物,有明顯觸痛;還有的病變較軟,多發生于汗足的趾縫間。
在去除雞眼的角質塊后,常在基底部見到小片狀乳白色膜狀物,這種膜狀物,就是雞眼生長的基礎。
溫馨提示
發現腳部畸形時,及時找專業醫師診治,避免病情發展。例如:軟性槌狀趾畸形早期可以通過足科支具來矯正,避免發展成硬性槌狀趾(只能通過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