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臨床癥狀和體征無特異性,在24~72小時的潛伏期后突然起病,伴鼻或喉部灼熱感,隨后出現打噴嚏,流涕和全身不適。不發熱為本病特點,尤其是鼻病毒或冠狀病毒感染時。通常早期有咽炎;喉炎和氣管炎因人而異,也與不同致病原有關。鼻腔分泌物開始為大量水樣,以后變為粘液樣和膿性。粘液膿性分泌物并不說明有細菌重疊感染。咳嗽通常不劇烈但常持續2周。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感冒后常見支氣管炎加劇。感冒不總是發生在上呼吸道,又是也發生在消化道,發生在消化道的感冒稱為胃腸型感冒。
一、上呼吸道感冒
一般會伴有上呼吸道某一部位或整個上呼吸道的炎癥,包括鼻、鼻竇、喉、咽、并常累及氣管和支氣管。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全身癥狀輕,通常不發熱,輕度畏寒、頭痛。鼻塞、流鼻涕(開始為大量水樣,以后變為粘液樣和膿性。粘液膿性分泌物并不說明有細菌重疊感染。)咽痛(咽喉炎)、咽干,輕度咳嗽,少量白痰。(咳嗽通常不劇烈但常持續2周。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感冒后常見支氣管炎加劇。)病程一般持續3至5日。血液常規檢查:白血球數量可正常或增多。
二、胃腸型感冒
胃腸型感冒患者的上呼吸道癥狀相對比較輕,甚至沒有,主要以胃腸癥狀為主,由于與普通腸胃炎及其相似,極易被誤診。上腹不適、反酸、燒心、以致惡心、嘔吐,同時常常伴有腹痛、腹瀉,大便以水樣瀉為主,不含膿血。畏寒、發熱、頭痛。血液常規檢查:中性粒細胞增多。部分有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完全沒有。
三、感冒與類似疾病的鑒別
百日咳一般經過7~10天左右,出現特征性痙咳,即陣發性短促咳嗽,聲聲相連,連續十余聲或幾十聲,隨之深吸氣發出鷺鷥鳴樣高調吼聲,暫時間歇后再反復發作。病程可達三個月之久。這些特征,都是感冒所沒有的,可資鑒別。
猩紅熱猩紅熱發病后,咽部明顯紅腫疼痛,一晝夜內出現典型皮疹,舌鮮紅無苔如楊梅,均與感冒有明顯不同,可資鑒別。
小兒脊髓灰質炎主要表現為發熱,一般在38℃~39℃之間,伴多汗,并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炎癥現象,經過2~3天體溫可恢復正常。1~6天后,再次發熱,與第一次發熱形成兩次發熱高峰,即“雙相熱型”。這是脊髓灰質炎發熱的特殊熱型,憑此可與感冒相鑒別。隨后,逐漸出現肌肉疼痛、知覺過敏、項背強直,以至出現肢體癱瘓等典型癥狀。
溫馨提示:膿痰或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癥狀提示鼻病毒外的病毒感染,并有原發的或繼發的細菌感染。哮喘和支氣管炎患者病毒感染后呼吸道癥狀常較嚴重。化膿性鼻竇炎和中耳炎為細菌性并發癥,但偶爾也與粘膜內壁的病毒感染有關。如無并發癥,感冒癥狀一般在4~10天內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