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腫不是不治之癥,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肝臟良性疾病,多為先天性,可單發或多發。囊腫生長緩慢,小囊腫一般無明顯癥狀,多在B超體檢時發現。當囊腫長大到一定程度時,因壓迫鄰近臟器,或囊腫破裂、囊內出血、帶蒂囊腫扭轉,以及囊腫內發生感染等可引起食后飽脹、突發性右上腹絞痛及發熱等癥狀。
無癥狀的肝囊腫,可定期B超觀察,不一定馬上進行治療。當囊腫超過5厘米或產生癥狀時,則需要治療,肝囊腫的治療方法,一是在超聲引導下穿刺吸出囊液,并注入無水酒精,二是手術治療,目前實施的腹腔鏡微創手術,已取代了傳統的開腹“去頂或開窗”術。對于囊內繼發感染、出血或混有膽汁者,則需要囊腔內留置引流管,待囊腔萎縮后將管拔除。
病變十分廣泛的多發肝囊腫,晚期可引起肝組織破壞、肝功能損害,最終導致肝功能衰竭。
肝囊腫只能實施外科治療,藥物治療無效。巨大肝囊腫平時應避免肝區被外力碰撞,以免囊腫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