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腸病給患者帶來的傷害很大,很多患者因為該疾病而上吐下瀉,很多患者是兒童,由于抵抗力較弱,一旦疾病侵襲,他們會很痛苦,很多人希望找到可以徹底攻克該疾病的方法,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如何治療功能性胃腸病。
選擇適合的藥物
正常胃腸運動和感知是在中樞神經系統調控下,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腦-腸軸、平滑肌細胞相互協調來維持。消化道動力低下與興奮性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5-HT)等釋放不足、神經傳導物改變、神經傳導抑制因子異常及下傳抑制通路中間神經元遞質的改變相關。
治療FGIDs藥物可分為兩類
① 改善胃腸動力藥,如多巴胺抑制劑、胃動素激動劑、Ca2+阻滯劑、5-HT4相關制劑、膽囊收縮素(CCK)拮抗劑、阿片激動劑等;
② 作用于腦-腸軸,調節內臟敏感性的藥物,如5-HT相關制劑、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拮抗劑、速激肽受體抑制劑、生長抑素受體激動劑、三環類抗抑郁藥、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等。
在臨床上,應按患者癥狀,分析可能的神經病理生理機制,選擇作用于靶點的藥物。美國胃腸病學家Owyang的胃輕癱藥物治療推薦方案,為我們提出了很好的模式。
正確評價藥物療效及安全性
由于FGIDs模式不固定、癥狀重疊、具波動性、發病機制多因素性以及安慰劑效應的影響,目前對藥物療效評估的偏差性還較大。
羅馬Ⅲ標準對治療FGIDs藥物臨床試驗有明確要求,即采用高水準的平行、隨機、雙盲、單一治療、安慰劑對照并嚴格設計的不良反應觀察。盡管如此,仍有一些已上市且臨床證實療效的藥物,由于不良反應而退市,如5-HT3受體拮抗劑阿洛司瓊。雖然2005年制藥公司對安全標示修改后,鹽酸阿洛司瓊片再次獲得批準重新使用,但仍應注意其潛在的便秘和缺血性腸炎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