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過敏是常見的一種病,很多過敏性皮膚患者,稍微的刺激就可能引起過敏,皮膚表面干燥、發(fā)紅、起斑點、脫皮等。所以過敏性皮膚患者要注意日常的飲食,自己所用的化妝品,遠離過敏原。下面是過敏性皮膚病的治療方法。
過敏性皮膚病的中醫(yī)治療
1、濕熱內蘊型:患者疹斑上常有水,水抓破后,皮膚會呈現(xiàn)鮮紅糜爛,造成組織液滲出,液干后會結黃色的厚痂,并同時可見大便干、小便黃,舌質紅。治療方式以利濕清熱、去除腸胃濕熱、利腸通便為主,可開予消風散加減方。
2、脾虛濕甚:皮膚抓破后會呈現(xiàn)淺紅或同膚色的糜爛,且滲出液不易干收,會有黃色薄痂。癥狀還有面色暗黃、精神不振,胃口不佳,舌質淡紅。治療以健脾除濕、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增強腎氣為主。處方為參苓白朮散
3、陰虛血燥:此類患者的皮膚在疹斑邊界會呈淺紅或暗紅斑,皮膚表面粗糙干燥且覆有鱗屑。雖然口干現(xiàn)象但不喜歡喝水,舌質紅或暗紅。治療以滋陰養(yǎng)血潤燥、滋養(yǎng)肺陰、強化脾胃水分營養(yǎng)的吸收功能,以期能除去皮膚的干燥搔癢。治療藥方為當歸飲子加減方。在此要特別提醒,有過敏體質的朋友在體質調理前后,蝦、蟹、貝類及冰冷飲料、食品須盡量避免,以免癥狀復發(fā),影響治療的效果,并且須注意避免過敏原的刺激,平時多加運動,放松身心以增強免疫力,過敏體質必定會有顯著的改善。
過敏性皮膚病的治療偏方
1、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fā)海帶50,糯米100克,紅糖造量。先將糯米和綠豆煮成粥,加入海帶,再煮3分鐘,加入紅糖即可。
2、意米綠豆百合粥薏米50克,綠豆25克,鮮百合100克,白糖適量。百合去內膜,加鹽輕捏,洗凈以去苦味。薏米、綠豆加水煮至半熟加百合,文火燜至熟爛,加糖即可。
3、雙菇燴蛇羹大烏梢蛇2條,香菇25克,口蘑25克,陳皮3克,蕪荽10克,調料適量。蛇殺后去皮,切段,加黃酒、蔥、姜、陳皮隔水蒸1小時,撕肉留骨,蛇肉絲備用。口蘑、香菇發(fā)好切絲備用。豬油加蔥、姜爆香,加水煮沸,下蛇骨(紗布包好),文火煮30分,棄骨留湯。加口蘑、香菇和蛇肉絲,再煮30分,調味撒胡椒粉和蕪荽末。
4、豆腐菊花羹:組成:豆腐10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5克。制法:野菊花、蒲公英煎煮取汁約200毫升,加入豆腐,調味品同煮沸,用適量水淀粉勾芡、攪勻即成。
5、米仁赤豆湯:組成:米仁、赤豆各30克。制法:將米仁、赤豆加適量水煮爛,加適量糖,每日服二次,連服一個月。
6、馬齒莧拌香干:組成:馬齒莧(鮮品)250克,豆腐干3塊。制法:馬齒莧洗凈,用沸水泡5分鐘,擠干,用刀切成細末。豆腐干切成小粒和馬齒莧拌勻加適量麻油,調味品即成。
7、蘆根魚腥草飲:組成:鮮蘆根100克,魚腥草15克。制法:鮮蘆根洗凈切段,與魚腥草同煮取汁250毫升,加糖適量,分二次服完。也可將煮汁直接蘸洗患處。
過敏性皮膚的護理技巧
常用冷水洗面,增加皮膚的抵抗力。如皮膚不適應,可先用溫水(20℃—30℃),再逐漸降低水溫,使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洗面奶或刺激性小的香皂。最好使用防敏洗面奶。
使用新的護膚品時,先在前臂內側或耳后涂少許,觀察48 小時后,如果局部出現(xiàn)紅腫、水皰、發(fā)癢等,說明皮膚對該護膚品過敏,絕對不能使用。反之局部無任何反應就可以使用,平時最好不宜多化妝和輕易更換化妝品。
外出應保護好皮膚。如冬天戴好防寒帽及口罩,防止寒風侵襲。夏天應撐傘或戴遮陽帽,面部皮膚涂防曬霜,防止日光曝曬。
使用天然植物制成的護膚品,如用蔬菜水果制成的護膚品或面膜。不宜使用含有藥物或動物蛋白的營養(yǎng)護膚品及面膜,因皮膚對其易發(fā)生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