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可見于多種疾病過程中,心悸多與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并存,凡各種原因引起心臟搏動頻率、節律發生異常,均可導致心悸。
醫學中某些器質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各種心律失常,以及貧血、心臟神經官能癥等出現心悸。
心內科專家胡友勇介紹到:在日常診治病人中,常遇到一些患者,主訴胸悶、心慌、胸痛,自認為患了“心臟病”,憂心忡忡地來院就診。但大多病人經檢查:X攝片、心電圖及超聲心電圖檢查均正常。這并非是器質性心臟病,而是一種以心血管癥狀為主的功能性失調的心臟神經官能癥(即心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
心悸雖沒有生命之憂,但病情時好時壞,嚴重的時候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飽受痛苦。由于心悸患者心臟并無器質性病理改變,長期來往往得不到足夠重視。
胡友勇指出:注意調節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過極。適當注意休息,少房事,少進食含動物脂肪多的飲食,少進咸、辣和酒、煙、濃茶、咖啡等。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太極拳、體操、氣功等,注意預防感冒等。一定要控制情緒,少生氣。
心悸患者應保持精神樂觀,情緒穩定,堅持治療,堅定信心。應避免驚恐刺激及憂思惱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規律。飲食有節,宜進食營養豐富而易消化吸收的事物,宜低旨、低眼飲食,忌煙酒、濃茶。輕證可從事適當體力活動,以不覺勞累、不加重癥狀為度,避免劇烈活動。重癥心悸應臥床休息,還應及早發現變證、壞病先兆癥狀,做好急救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