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一種四季常見的外感病,對于人們來說是再普遍不過的病癥了,多發于季節變換之際。很多家庭為了能及時治療,都會在加重常備一些感冒藥。但是要知道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感冒藥只能緩解病癥,若不能針對用藥,或者過量用藥都會會引發副作用的,因為一定要謹慎對待。
目前醫學上對病毒感染并沒有特別好的方法,因此,徹底治愈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乙型肝炎等疾病,至今是世界性難題。幸運的是,感冒的癥狀多可以控制,經過一定時間就能自我康復。也就是說,感冒有相對固定的病程,約1周左右。經過這段時間后,發熱、頭痛、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癥狀可以逐漸改善。用藥也只是為了減輕以上不適,利于工作和學習。
每種感冒藥成分都有“專攻”,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例如抗過敏成分能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噴嚏等癥狀,如氯苯那敏(撲爾敏)、苯海拉明等;解熱鎮痛成分主要緩解普通感冒患者的發熱、咽痛和全身疼痛等癥狀,如撲熱息痛、布洛芬等;減充血劑能減輕鼻黏膜充血,緩解鼻塞等癥狀,如偽麻黃堿。這些感冒藥中的成分,雖然能減輕相應癥狀,但都不能將感冒病毒“清掃”出體外。
因此大家在吃感冒藥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特別注意藥物的成分。如果服用3天后,癥狀不能緩解,應懷疑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最好及時就診。此外,慢病患者應在醫生或者藥師的指導下選用感冒藥。
由于感冒藥本身不是針對病因的,加大藥量并不能加大攻擊病毒的“火力”,還會加重身體負擔。雖然市面上感冒藥的種類繁多,但成分大致相近,如多數感冒藥都含撲熱息痛。在推薦劑量內,含此成分的感冒藥較為安全,但如果同時吃好幾種,可能造成過量,引起肝功能損害。
溫馨提示:如果孕媽媽感冒咳嗽癥狀不重,盡量不要吃藥比較好。如果病情嚴重,最好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孕婦用藥一定要謹慎,千萬不要自行用藥,會對寶寶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參考文獻:《感冒合理用藥247問》《感冒調養與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