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濟失調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通常會使患者出現不能直線行走,靜止站立時前后晃動;肌肉發育差,進食好學習好;弓形足,身體協調不好,動作慢等癥狀,嚴重的困擾著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及時的了解共濟失調的治療方法還是很重要的,那么,共濟失調通常該采用哪種治療方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是如何解說的吧。
共濟失調通常該采用哪種治療方法
1、改善坐位的姿勢穩定
①患者坐在低的治療床上,背部不支持,足平放地板上,手扶前方桌上,讓他伸展脊柱、前傾骨盆,同時嘗試用視固定使頭在空間定向。一旦能正確完成,治療師通過對他的肩、骨盆、膝和踝(關鍵點)的分別壓縮幫助他了解其身體部位和位置,增加本題感覺的輸入。
②在①的位置上,練習向各個方向轉移體重,練習骨盆的運動,進而讓他抬起一手并探取物品。但仍要保持軀干穩定、骨盆前傾和脊柱伸直狀態(坐位Ⅰ級平衡)。
③一旦患者能不用支持地穩坐片刻,就輕輕地推或拉他,使他的重心輕微地移位,以激發他的自動態平衡反應(坐位Ⅱ級平衡)。
④一旦患者能使雙上肢游離地進行其他活動,就要讓上肢在空間不同的地方定位、控住和交替輕拍,促進他對肩胛帶的控制。
⑤讓患者坐在一個高度與椅子相近,并由治療師穩定住的體操球上,雙上肢支撐在前方小桌上,在保持骨盆前傾和脊柱伸直的情況下,利用球的靈活性練習向各個方向轉移體重(坐位Ⅲ級平衡)。
2、改善站和走時的穩定
小腦型共濟失調患者站和走時的主要問題有:骨盆在雙下肢上不穩定;在適當地伸髖站著時平衡有困難,原因是他們傾向于輕屈髖、屈膝、軀干前傾而使體重后傾地站著;步行時由于骨盆側向不穩定,為免跌到而加寬步行的支承面積。
對這類患者,整個站立期必須在適當的位置和排列上對髖伸肌和外展肌的控制,伸髖時他必須感知骨盆在站直的雙下肢上運動
①在站立中期,體重移向站立的下肢,在此情況下要練習對髖伸肌和外展肌的控制。
②為發展在直立位重新獲得和保持平衡的能力,治療師可在各個方向上應用交替的輕拍。
③為練習在窄基底上行走和使步距對稱,患者可在地板上預先標好的腳印上行走練習。
④為練習對稱的步行,可用下面方式踏步:A、與節拍器或音樂同步;B、與治療師的計數同步;C、與患者自己的計數同步;D、治療師控制患者的肩,使肩活動與正常走路的姿勢同步。
⑤為訓練步行和推進步態活動,可讓患者:A、走或跨越障礙物;B、彎腰拾物或探取物品以改變重心的高度,加強重心轉移的難度。
3、改善協調
可進行Krenkel體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