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脂肪肝形成的有關因素為
(1)進入肝臟的脂肪酸過多,攝入脂肪過多引起脂血癥。攝入碳水化物太少或代謝障礙、利用不良、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和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從脂庫中動員的脂肪酸增多,大量進入肝臟,超出它的處理能力,促使脂肪肝的形成。
(2)肝內形成甘油三酯增多或氧化減少 糖類攝取過量,在代謝過程形成α-磷酸甘油和乙酰輔酶a增多,為大量合成甘油三酯提供了原料;肝內脂肪酸氧化減少或酯化作用增強;都直接或間接地使肝內甘油三酯增多。
(3)脂蛋白合成減少或釋放障礙 甘油三酯主要是與載脂蛋白結合以脂蛋白形式輸送至血流。肝細胞合成載脂蛋白需要atp和多核糖體。由于肝細胞粗面內質網損傷,atp水平下降,載脂蛋白合成減少;磷脂是合成脂蛋白的原料,缺乏必需脂肪酸和膽堿,使肝內磷脂的合成減少,影響脂蛋白的合成;肝細胞功能減退,引起甘油三酯與載脂蛋白結合發生障礙;脂蛋白合成減少,甘油三酯不能有效地輸出,而在肝中積蓄。
脂肪肝發病率增高 ,與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有著密切關系。包括營養失調、大量飲酒、糖尿病、肝炎、代謝和內分泌障礙等多方面的原因。
一、長期酗酒
酒精是損害肝臟的第一殺手 ,這是因為酒精進入人體后 ,主要在肝臟進行分解代謝 ,酒精對肝細胞的毒性使肝細胞對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謝發生障礙 ,引起肝內脂肪沉積造成脂肪肝。飲酒越多 ,脂肪肝也就越嚴重。酒精在引起脂肪肝的同時 ,還可誘發肝纖維化 ,引起肝硬化。男性每天飲 50度白酒80克 ,女性飲 50克 ,連續 5年以上 ,即有發生脂肪肝的危險 ,每天飲酒 40~ 80克為致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危險閾界 ,超過此閾界可使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發病率明顯增加。
二、營養過剩
長期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植物油、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過剩的營養物質便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導致肥胖、高血脂和脂肪肝。我國人群中的肥胖者已超過7 000萬人 ,城市的中小學生中肥胖者超過20%。肥胖人數正以 5年翻一番的水平增長。上海市對 4009名機關干部的調查顯示 ,肥胖者達 31 . 6%。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見和較肯定的危險因素 ,其發病率在 50%~ 75%。黑龍江省的研究顯示 ,重度肥胖兒童脂肪肝的發病率高達 80%, 10個“胖墩兒”中就有 8個患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