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桿菌病又稱被波狀熱,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其臨床特點為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睪丸炎、肝脾腫大等。病菌為革蘭陰性短小球桿菌,按生化和血清學反應分為馬爾他布魯菌(羊型)、流產布魯菌(牛型)、豬布魯菌(豬型)。另外還有森林鼠型、綿羊附睪型和犬型。感染人者主要為羊、牛和豬型。其致病力以羊型最強,次為豬型,牛型最弱。傳染源是患病的羊、牛、豬,病原菌存在于病畜的組織、尿、乳、產道分泌物、羊水,胎盤及羊蓋體內。接觸受染,也可通過消化、呼吸道傳染。人群普遍易感,并可重復感染或慢性化。那么,這種疾病該如何預防呢?
布氏桿菌病的預防
1、管理傳染源,加強病畜管理,發現患畜應隔離于專設牧場中。流產胎蓋應加生石灰深埋。患病的人應及時隔離至癥狀消失,血、尿培養陽性。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應予消毒。
2、切斷傳播途徑,疫區的乳類、肉類及皮毛需嚴格消毒滅菌后才能外運。保護水源。
3、保護易感人畜,凡有可能感染本病的人員均應進行預防接種,目前多采用M-104凍活菌苗,劃痕接種,免疫期1年。另外凡從事牲畜業的人員均應做好個人防護。牧區牲畜也應預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