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些肝炎在發生時并明顯癥狀,常常導致患者到確診之時已經處于重癥狀態,不知不覺中自己加大的治療的難度。當然,肝炎也是會有以一些比如疼痛等明顯癥狀的,所以在就提醒了大家在平時了解肝炎知識的重要性。對肝炎還比較陌生的朋友來說,首先我們了解的是引發肝炎的病因。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指發生在肝臟的炎癥反應。通常人們所說的“肝炎”,指的是內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己則及庚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許多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細菌、真菌、立克次體、螺旋體及某些原蟲和寄生蟲的感染都可能引起肝臟發炎;各種毒物(如砒霜)、毒索(細菌的內、外毒素)和某些藥物(如異煙阱、D3I哄美辛、氯丙疇、氟烷等)的中毒都可引起中毒件肝炎。由藥物中毒引起的肝炎稱為藥物性肝炎;由細菌引起的肝炎稱為細菌性肝炎;由病毒引起的肝炎,就稱為病毒性肝炎。
瘀膽型肝炎的發病原因
瘀膽型肝炎西醫病因
病毒性肝炎發生肝內膽汁淤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肝內膽管損傷:感染肝炎病毒、發生肝內炎癥,特別是匯管區的嚴重炎癥使肝內毛細膽管、小膽管、膽小管連接部位、赫氏管、葉間膽小管等受壓;或膽汁在這些膽管中積留日久而形成膽栓,均可影響膽汁排泄;如果高膽紅素血癥(T Bil>171μmo1/L)持續時間過長,肝細胞有大量Bi1,特別是非結合性Bil(D Bil)沉積,可抑制Bil結合所需之葡萄糖醛酸轉換酶和微粒體催化酶等酶的活性,而導致Bil結合障礙,Bil結合與排泄障礙均可發生膽汁淤積。
此外,在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淤膽型的病人常有膽汁淤積因子(cholestatic factor,CF)產生,內毒素血癥、膽管黏膜分泌的血栓素B2(TXB2)大量增長以及用激素治療,肝臟微循環障礙,超微結構的破壞均可使膽汁淤積的黃疸進一步加重,所以膽汁淤積的病因非常復雜。
瘀膽型肝炎中醫病因
如果系急性肝炎淤膽型,病程短者,其病因病機多為濕熱:若其病程超過1個月,或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基礎上發生的淤膽,其病因為瘀熱互結發黃。
1、血瘀原因
①久病致瘀
張景岳說:“諸黃雖多濕熱,經脈久病,不無瘀血阻滯也”。
②因濕致瘀
久病傷脾,水濕內生,。或濕邪殘留未盡,阻于經脈,血脈不通。
③因熱致瘀
熱邪內遏,素體陰虛,久病血瘀,暗傷營血,灼熱耗津或氣郁化火。
④氣虛致瘀
久病傷脾或長期服用苦寒之品傷氣,致使氣機失運,血行不暢。所謂氣為血帥,若氣虛則血失所帥,必然致瘀。 ⑤陽虛致瘀:感受寒濕之邪或久服激素,則導致陽虛。陽虛生寒,血見寒則凝。
2、血熱原因
①肝郁
各型肝炎病初為濕熱,其病位在肝膽脾胃,但病久必導致肝郁。
②久服溫藥
有的病人形似陰黃而用肉桂、附子等溫藥;有的長期服用激素(助陽),均可導致里熱熾盛;也有久服苦寒之品,苦能化燥傷陰,而致熱盛。
大小三陽就是肝炎嗎
有人錯誤地認為,“大三陽”就是肝炎病情嚴重,“小三陽”則肝炎較輕。目前認為人體感染病毒個一定肝炎,乙肝病毒本身并個引起明顯的肝細胞損傷。是否引起乙型肝炎主要取決于人體勸乙肝病毒的免疫反應。免疫反應正常的人,能夠消火病毒而極少損害肝細胞,免疫反應亢進的人,雖能消滅病毒,但對肝細胞破壞較大,導致較重的肝炎;免疫反應低的人,對肝細胞損害也較輕,可發展為慢性肝炎;免疫反應更低的人,肝內可以沒食病變,但病毒長期存在于體內,成為無癥狀病毒攜帶者。這種免疫力是指對乙肝病毒而言的。“大三陽”、“小三陽”可以是慢性肝炎、或無癥狀病毒攜帶者,所以不要一看到“三陽”,便驚恐不安,濫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