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越來越多,具有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自我知曉率低、合理用藥率低、有效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特點。常見的致病因素可以分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四個方面。
1.影響血壓的因素
(1)年齡
橫斷面調查以及前瞻性觀察序列分析,都證明了在不同地理、文化和社會經濟特征的多數群體中,年齡和血壓存在正相關關系。在大多數西方人群中,收縮壓有從兒童、青少年到成年人逐漸增高的傾向,至70或80歲達到140mmHg的平均值。舒張壓也傾向于隨年齡增加而增加,但速度較收縮壓要慢,且平均值在50歲以后傾向于保持原水平或下降。這就導致了脈壓的增加,而隨年齡增長單純收縮壓增高更為常見。
(2)性別
從青春期開始,男性血壓傾向于一個較高的平均水平。這種差異在青年人和中年人中最為明顯。中年后,女性高血壓發生所占比率的改變,部分是由于中年高血壓男性的過早死亡率較高所致。
(3)種族
黑人群體血壓水平高于j乓他種族。非洲裔美國黑人被證實比非洲黑人血壓要高,提示種族易感性的放大效應。
(4)體育
活動規律的至少中等水平體格強度的需氧體育活動對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均有益處。
(5)心率
高血壓患者的心率均較快。
(6)社會
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
2.遺傳因素
可能存在主要基因顯性遺傳和多基因關聯遺傳兩種方式。在遺傳表型上,不僅血壓升高發生率體現遺傳性,而且在血壓高度、并發癥發生以及其他有關因素方面(如肥胖),也有遺傳性。高血壓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壓,子女的發病概率高達46%,約60%高血壓患者可詢問到有高血壓家族史。
3.環境因素
飲食不同地區人群血壓水平和高血壓患病率與鈉鹽平均攝入量顯著相關,攝鹽越多,血壓水平和患病率越高,但是同一地區人群中個體間血壓水平與攝鹽量并不相關,攝鹽過多導致血壓升高主要見于對鹽敏感的人群。鉀攝入量與血壓星負相關。多數人認為飲食低鈣與高血壓發生有關。高蛋白質攝入屬于升壓因素,動物和植物蛋白質均能升壓。飲食中飽和脂肪酸或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比值較高也屬于升壓因素。飲酒與血壓水平呈線性相關,尤其與收縮壓,每天飲酒乙醇量超過50g者高血壓發病率明顯增高。
4.其他
流行病學調查提示,以下因素也可能與高血壓的發生有關:肥胖、吸煙、過量飲酒、低鈣、低鎂及低鉀。
專家提示,糖尿病人發生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機會比正常人高30倍。糖尿病與高血壓并存,則患腦中風及心肌梗死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2—4倍;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與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呈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