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是臨床表現發病率高,危害性大的一種骨科疾病,可導致患者的身體殘疾,因此患者們不僅要趕快治療而且還要慎重治療。股骨頭壞死是一個病理演變過程,其癥狀和體征多種多樣,病痛出現的時間,發作的程度也不盡相同,但都是以病理演變作為基礎。因為你發病程度不同所以其治療方法的選擇也不一定。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為什么治療股骨頭壞死常用髖關節置換術。
什么是髖關節置換術
髖關節置換術或全髖關節置換術是用人造髖關節置換所有或部分髖關節以重建關節運動功能的一種修復手術。人工關節置換術是用生物材料或非生物材料制成關節假體,植入人體替代病損的關節結構的一類手術方法,其目的是消除疼痛,矯正畸形,重建一個穩定的關節而恢復和改善關節的運動功能。
現代人工關節置換術是20世紀骨科的一次革命性進展。20世紀80年代,美國約有50000例患者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1997年上升到約144000例(增長近3倍)。髖關節置換術更增至259000例。今天,在發達國家,人工關節置換術已經成為對嚴重的髖、膝關節病變施行外科重建的常規手術方法,因此現在治療股骨頭壞死常用髖關節置換術。
髖關節置換術主要用于老年人。由于人造關節會發生磨損,手術通常不用于青年。
股骨頭壞死后,是否立刻實施髖關節置換術呢
專家說道:“由于大量西醫贊同髖關節置換,所以容易導致患者誤認為患股骨頭壞死,就立刻執行髖關節置換?!比斯んy關節的使用年限一般為10年左右,這通常還是在未出現感染、假肢送的情況下才能達到的。
因此,對于人工髖關節置換的最佳年齡為60歲以上。但低于60歲的患者如果關節疾病確實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為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可做,只是面臨更長時間的考驗。
股骨頭壞死分為四期,每一期都有相對應的治療方法,而股骨頭置換是對年齡較大的晚期患者才會主張應用的治療方案。也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方法。但股骨頭置換術費用高,并發癥多,使用期一般為10年左右,很多患者因沒有進行科學治療而陷入重復換頭的深淵。目前,很多醫院或醫生紛紛開展了此項“高難手術”,并大肆宣傳股骨頭置換的好處,但實際上這種沒有嚴格遵守適應證的手術是一種過度治療。
在醫學上有句經典的詞語叫“對癥治療”,對于股骨頭壞死來說同樣如此。臨床醫生應針對股骨頭壞死的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嚴格把握股骨頭置換的適應癥,盡量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及精神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