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定程度上說骨刺的產生有其必然性,年齡因素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很多步入老年的患者由于骨密度縮小,加上早年勞累過度、運動磨損,不可避免的出現骨質方面的問題。
1、年齡因素:人體的老化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隨著年齡的增長,由于運動磨損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退行性改變,絕大部分60歲以上的正常人拍片時均可發現的骨刺形成。
2、外傷史:青少年時代的外傷,也是中年以后發生骨質增生的原因。
3、勞損因素:除隨年齡變化以外,還與勞損有很大關系,骨骼長期受到反復勞損以及過度活動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則有可能加速的退變,骨刺的形成并不斷增大;反之,注意骨質的休息和保養,就可以減緩退變速度和骨刺的進展。
4、姿勢不正確:骨質增生癥患者主要是與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同時姿勢不正確導致睡軟的席夢思床墊,長時間睡姿不正確也會導致骨質增生。
5、性別:從資料分析在50歲以前女性比男性的發病率高2倍,但50歲以后兩性之間基本相等。
6、職業骨質增生與職業有關。長期反復使用某些關節,可引起這些關節患病率的增加。如鑄造工的肘、肩關節,礦工的脊柱和膝關節,裝卸工的膝踝關節,駕駛員的肩關節,修理工和紡織工的腕關節,芭蕾舞演員的跖趾關節,長期從事刺繡、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頸椎關節,較長時間站位工作如紡織女工、營業員、迎賓小姐、儀仗隊員的跟骨。以上這些部位因長期反復做某一個動作,使該關節經常受到磨損而引起骨質增生。
7、種族遺傳因素:英國人發病率最高而西非人最低,白種人比黑種人發病率高;伴有Heberden結節的骨關節炎婦女,她們的母親和姐妹患本病者分別為普通人群的2~3倍。并且骨關節炎病人的HLA-A1、HLA-B8的檢出率增高。
8、體質因素:體重增加使本來已遭磨損的退化的關節再加上重荷,當然就更容易破壞,所以骨質增生多發生于負重較大的髖、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于關節疼痛,患者不自覺地限制了活動而使體重增加,相互影響又加重了關節病變。
溫馨提示:出現骨刺后不要驚慌,通過合理調養和適度鍛煉,可以有效控制骨刺的蔓延,配合醫生的正確治療,將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骨刺帶來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治療骨質疏松和骨質增46法》《骨質增生病的中西醫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