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又稱直腸脫垂,是一種生活常見病,多變現于肛門瘙癢、肛門潮濕、腹瀉等癥狀。下面小編就詳細的為大家介紹,引起脫肛的原因是什么。
發病原因
直腸脫垂的確切病因并不完全明了,一些因素顯示它與人體發育、不良習慣等有關。
⑴引起直腸脫垂因素有
①解剖因素
小兒骶骨彎曲度較正常淺,直腸呈垂直狀,當腹內壓增高時直腸失去骶骨的支持,易于脫垂。
②盆底組織軟弱
老年人肌肉松弛,女性生育過多和分娩時會陰撕裂,幼兒發育不全均致肛提肌及盆底筋膜發育不全、萎縮,不能支持直腸于正常位置。
③長期腹內壓增加
如長期便秘、慢性腹瀉、慢性咳嗽等因素,均可致直腸脫垂。
⑵發病學說
目前認為直腸脫垂的發生有兩種學說
①滑動性疝學說
認為直腸脫垂是直腸盆腔陷凹腹膜的滑動性疝,在腹腔內臟的壓迫下,盆腔陷凹的腹膜皺襞逐漸下垂,將覆蓋于腹膜部分的直腸前壁壓于直腸壺腹內,最后經肛門脫出;
②腸套疊學說
正常時直腸上端固定于骶骨岬附近,由于慢性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內壓增加,使此固定點受傷,故易在乙狀結腸直腸交界處發生腸套疊。也有人認為以上兩種學說是一回事,只不過是程度的不同,滑動性疝也是一種腸套疊,只是沒有影響到整圈腸壁。而后者是全層環形套疊。
肛脫的危害
1.脫肛初期
有便秘、排便無規律,總感覺直腸滿脹和排便不凈。在排便的時候有腫物脫出,但可自行縮回。
2.加重便秘
脫肛導致腸粘膜受損傷發生潰瘍時,還可引起出血和腹瀉。如脫出的腫物不能縮回,容易發生炎癥、腫脹,則出現疼痛,進一步又加重便秘 。
3.脫肛逐漸加重后,除排便用力時引起脫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壓的情況下,都可引起脫肛,往往不能自行縮回,必需用手將脫出的腫 物托入肛門。由于經常脫出而排出粘液會經常污染內褲。
4.患者鈍疼難忍
脫垂在直腸內反復下降和回縮,引起粘膜充血水腫,常由肛門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墜脹、拖拽,股后部鈍痛等。
5.極度脫肛患者,長期脫垂將致肛門神經損傷產生肛門失禁、潰瘍、肛周感染、直腸出血,脫垂腸段水腫、狹窄及壞死的危險。
以上就是關于“引起脫肛的原因是什么”的介紹,希望能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