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更傾向使用的詞是“造血干細胞移植”。專家說,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經大劑量放化療或其他免疫抑制預處理,清除受體體內的腫瘤細胞、異常克隆細胞,阻斷發病機制,然后把自體或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給受體,使受體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手段。
據介紹,造血干細胞移植目前廣泛應用于惡性血液病、非惡性難治性血液病、遺傳性疾病和某些實體瘤治療,并獲得了較好的療效。1990年后這種治療手段迅速發展,全世界1997年移植例數達到4.7萬例以上,自1995年開始,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例數超過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占總數的60%以上。同時移植種類逐漸增多,提高了臨床療效。
造血干細胞移植后,患者身體的確會發生一些變化。韓明哲博士告訴記者,根據現有的已經被普遍接受的研究資料,接受骨髓移植者,最常見的改變是血型,移植后患者的紅細胞血型變為供者紅細胞血型。比如供者是A型,移植后不論移植前患者血型為何型,均變為A型。內分泌系統也會改變:由于移植前預處理為大劑量照射和化療,這種治療對身體器官有很大的損傷。移植后很多器官組織短期內得到恢復,但是性激素分泌變化顯著。男性患者出現精子數量減少,但其性功能(性生活)不受影響。女性患者常常出現閉經。另外,由于移植后的免疫反應,部分患者會出現口腔潰瘍、皮膚色素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