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風邪侵襲人體引起的以頭痛、鼻塞、流涕、噴嚏、惡寒、發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常見外感疾病。現代醫學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屬于感冒和時行感冒的范圍。
中醫依據病因把感冒分為風寒型、風熱型和暑熱型三種,在用藥上也有區別。風寒型感冒表現為身感頭痛無汗、四肢疼痛、鼻塞聲重、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舌苔白,治療應選擇辛溫解表類藥,宣肺散寒。
中成藥可選擇感冒沖劑、通宣理肺、小柴胡片等,農村有的用鮮姜切碎和蔥白一塊煮水,趁熱喝下,微汗出病即可自愈。風熱型感冒表現為發熱重、輕微發冷、頭脹疼、鼻流粘涕或黃涕、咽喉腫疼、咳嗽、痰黃稠、口渴、舌苔黃或薄白,宜宣肺清熱、辛涼解表,可選用銀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或感冒清熱沖劑口服。暑熱型感冒宜清熱祛暑、清氣分熱,可選用藿香正氣沖劑或口服液。
一、風寒感冒的病因:
1.風為主因:六淫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邪氣。風為六淫之首,流動于四時之中。故外感為病,常以風為先導。風性輕揚,為病多犯上焦——“傷于風者,上先受之。”
2.邪有兼夾:風與寒合(多見于深秋冬令寒冷季節)---風寒證;風與熱合(多見于春夏溫暖之時)---風熱證;夏秋之交,暑濕當令,多表現為風暑夾濕證候;秋季氣候干燥,常見風燥相合。
3.時行疫毒傷人:若時行病毒傷人,則發病快,病情重而多變,往往相互傳染,造成廣泛的流行,且不限于季節性。如《諸病源候論?時氣諸候》:“夫時氣病者,此皆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者多相染。”
二、風寒感冒的病理:
1.氣候突變,六淫肆虐:外界環境變化,乍寒乍暖,冷熱失常,六淫病邪猖獗,或如南人北遷,氣候不適應,人體未能應變,衛外之氣失于調節應變,即可受邪發病。若屬時行病毒為患,多造成廣泛流行。
2.生活起居不當,寒溫失調:自身如更衣脫帽,貪涼露宿,電扇空調,冒風淋雨,或過度疲勞,以致肌腠不密,營衛失和,外邪乘襲。
3.過度勞累,耗傷體力:正氣耗損,肌腠不密,衛外不固,,感受外邪。
4.體質偏弱,內外因相引發病:體質不強,正氣虛弱,衛表不固,稍有不慎,即易感邪。如陽氣虛者易受風寒,陰虛者易受燥熱。臨床上稱之為體虛感冒。
肺有宿邪,易受新感:肺經素有痰熱,或痰濕內蘊,肺衛調節功能低下,則每易感受外邪,內外相引而發病。臨床上可見內熱外寒--寒包火等錯雜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