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說,宮頸糜爛屬于帶下病的范疇。中醫的帶下病又有廣義帶下和狹義帶下之分。廣義的來說,帶脈以下的疾病都可以稱為帶下病,狹義的來說,帶下病是指帶下出現異常,或者伴有其他癥狀的一種婦科病。狹義的帶下病又可以分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兩種,通常,把帶下只有量的異常,但是沒有其他癥狀的稱為生理性的。帶下有質的變化,并有其他不適癥狀稱為病理性的。
帶下病中的帶在中醫上屬于陰濕性,所以認為帶下病的病因主要是濕邪引起的。濕邪有外感和內濕之分。外感濕邪,通常是指平時生活的地方比較潮濕,或者是睡覺的床鋪褥子比較潮濕的話,都于可能造成濕氣入侵體內,誘發帶下病的產生。內濕的原因比較復雜,主要是和脾臟和腎臟有關系。中醫認為脾主要負責運化,如果是由于過度的疲勞,或者飲食的原因,造成了脾氣的損傷,導致脾氣虛,脾臟的運化功能下降,導致了水濕在體內沉積不能正常的代謝,產生了濕邪,誘發帶下病。腎臟通過氣化作用來代謝水液,而這個過程主要靠腎中陽氣來進行。如果是由于久病傷腎,或者年老腎臟衰弱,引起腎臟陽氣不足,正常的氣化不能進行,會造成水濕滯留在體內,產生濕邪,誘發該病。
房勞過度,或者久病傷陰,造成體內的陰陽失衡,陰損及陽,造成腎或者脾的水液代謝出現障礙,也會造成此病的發生。如果長時間的情緒不好,會造成肝氣的郁結,根究中醫的五行學說,肝屬木,脾屬土,就會產生木克土,也就是肝克脾的情況,出現肝氣燥熱,脾氣濕熱造成了濕熱下行,損傷帶脈,誘發帶下病。在產后或者月經期間,免疫力低下的時候,濕毒侵襲人體,也會造成疾病的發生。
中醫認為此病的主要病因以濕為主,脾臟和腎臟的問題是此病產生的主要內在因素。一般外感的多是實證,內生的多以虛證為主。